
金管局響警號 樓市癲過97
二十年前,一場金融風暴,樓市樂極生悲,墮入六年大蕭條。不少摸頂入市的人因而焦頭爛額,甚至一鋪清袋。廿年後的今天,公屋居屋造價貴過同區私樓,沙頭角禁區新盤亦索價過萬元一呎,樓價早已跑贏九七高峰八成半。
受政府辣招影響下,一手樓瘋搶程度,較當年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荃灣近日一個開售新盤,驚現九七爆煲前萬人空巷的癲狂市況。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隨即敲響警號,直言樓價與市民購買力已脫節,有泡沫風險,甚至令人憶起二十年前「排長龍買樓」的震撼場面。
樓市氣氛癲過九七。本刊走訪廿年前死裏逃生的「樓蟹」和名人投資者,回想當年瘋狂市況,眾人皆猶有餘悸。他們雖有危機感,卻認為以基本因素論,現時樓市跟九七年仍相差很遠,深信樓市即使見頂,亦不會如廿年前般爆煲後暴跌七成。
當絕大部人並不相信市況似九七末路,正是何以樓市「癲過」九七的底蘊。

近日「海之戀」開賣,重現九七年萬人空巷的癲況。
上周三,長實(1113)旗下荃灣港鐵西站上蓋新盤「海之戀」一期,以呎價逾萬六元推售第二批單位,吸引大批「餓樓」人士空群而出。不少年輕人更是與父母到場,估計靠「父幹」上車,結果開售五小時便極速沽清,不足兩星期已買出近九成單位,成績驕人,帶挈長實一鋪套現九十億元。長實隨即部署「添食」,下半年將推售合共一千四百伙「海之戀」二期。
當日「海之戀」位於紅磡置富都會商場的售樓處,逼爆排隊等揀樓的準買家,墟冚場面猶勝九七樓市爆煲前夕,同樣位於荃灣的愉景新城,以及鄰近青衣的灝景灣兩個新盤當年的盛況。樓市氣氛癲過九七,即時觸動市場神經,擔心終步上「逢七必冧」的厄運。
而近期連番出招的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再次敲響警號,直指今年首季樓價對家庭收入比率高達十六倍,超出九七年樓市高峰時的十四倍,與市民購買力進一步脫節,有「泡沫風險」。尤其是排隊買樓的市民,不少購買力並不強,只是假設樓價只升不跌而趕入市,「令我哋回想起二十年前,市民排長龍買樓嘅光景。」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警告目前樓價與市民購買力已脫節,風險高過九七。
憂泡沫愈吹愈大
事實上,位於荃灣的愉景新城,以及被謔稱「浩劫灣」的青衣灝景灣,可說是九七最經典的「蟹貨」。由於當時市民要先排隊攞籌才有資格買樓,兩個樓盤的售樓處都逼爆大批市民和「炒籌黨」。
愉景新城由新世界發展(0017)和香港興業(0480)共同發展。任職時富證券聯席董事的鄧建初,是愉景新城二期一號籌的「幸運兒」。他拿着剪報,重溫當年瘋狂市況。
「幾千張認購票,太太竟然抽中一號籌,當時覺得好彩過中六合彩!揀樓之後,記者一窩蜂走上嚟做訪問。唔記得自己講過乜,大概係話睇好樓市,買嚟自住。」
九七年初,樓市升勢開始失控,鄧建初擔心過熱,曾經猶疑應否入市。「後來再諗,抽頭籌都唔揀樓,肯定畀人笑到面黃!所以最終都有入市。」
當年發展商賣樓的手法,是不斷加價加推。鄧建初見價單最後一批的呎價,比第一批高出約兩成。他手握頭籌可以揀平單位,理論上即時有幾十萬「帳面利潤」,於是以五百七十萬元,買入向東南內園一個八百多呎單位,呎價約六千元。可惜政府剛巧出招禁止樓花轉讓,令他無法馬上沽出賺一筆。

九七樓市爆煲前,荃灣愉景新城同樣出現長龍買樓的場面。
頭籌淪為催命符
九七年九月,愉景新城最後一期開售,以建築面積計,平均呎價已升至超過七千元。隨後亞洲金融風暴襲來,股市率先大跌。其時鄧建初在報章寫專欄,當年十月寫過一篇「小心熊市來臨」的文章,亦不睇好樓市。他趁高位沽出九六年買入的加州花園單位,獲得豐厚利潤,惟獨愉景新城單位因未入伙而動彈不得。
九八年入伙時,愉景新城樓價已暴跌逾四成,不少買家因無力上會而爆發撻定和蝕讓潮。至九八年八月,鄧建初終以四百六十萬賣出單位,埋單勁蝕約一百萬元。
今日回看,他慶幸當時及早斬纜輸少當贏,因○三年沙士樓市碌落谷底,愉城新城樓價由高位大瀉近七成,他持有的單位最低跌至百多萬元,自己未必有財力捱到今日樓價返家鄉。
○四年,鄧建初重新入市,買入北角港運城單位,其後主攻港島樓,步步為營下總算有斬獲。今天樓市氣氛看似癲過九七,他認為實際上未及當年危險。「二十年來人工加上去,啲人有錢咗好多,本港銀行存款總額多過九七一倍,加上供樓負擔低好多,樓市應該冇咁快爆!」
樓市老手王小姐提起九七樓市,同樣抹一把冷汗。她九五年開始炒樓,「嗰時銀行借按揭真係好易,邊有依家查得咁緊。可以做到九成按揭,好多人揸住十層八層樓都照借!」

今天樓市多方面已「癲過」九七。根據政府首季經濟報告,整體樓價已高出九七年高峰八成半。廿年前太古城建築呎價不足八千元,今日已大升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