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一個教育局長 不如莊敬自強
TSA爭議不絕,換成BCA,也有反對聲音。我覺得真是天大笑話,堂堂一個教育局,辦一個很尋常的學能測驗都阻礙重重,這件小學雞事情政治化得太瘋狂了。
我是少數不持反對意見的傳媒中人,沒有一窩蜂去罵,反而代為解答不少質疑,官員在立法會的答覆很官腔、迂迴曲折,我說得俗白,在此分享,大家評評道理。
問:學生本身有考試,為甚麼還要TSA/BCA評估?
答:因為每間學校程度不同,試卷深淺有別,A校狀元可能B校包尾,因此公平的評估需要同考一份卷,所以才叫「全港性」系統評估。對,常被惡搞為全港「性系統」評估,引起誤解。
問:小學生功課多,要做到晚上十一時,還要多應付一個考試,很辛苦。
答:要說多少,由小一到中六,有哪一級功課特別少? 功課做到十一時肯定是個別例子的個別日子,只是給傳媒放大,若屬實,更加需要評估一下學習進度及教學水平。
問:小學生年紀小,為甚麼要用分數去評定進度?孩子懂不懂,老師看一眼他有沒有皺眉頭便知道。
答:目前,分數是世界上最客觀公正的評核標準,如有更佳請告之。至於皺眉頭評估,才真是靠估,況且老師怎能同一時間觀察三十個學生的眉頭?

問:為甚麼全港反對,教育局也不順應民意,完全撤銷全港性系統評估?
答:其實一直沒有嚴謹統計多少百分比人反對贊成,當中多少百分比是家長,多少百分比是小三小六家長,多少百分比是校長。無可否認在Facebook反對派佔多數,但熱衷Facebook的人又有多少百分比是忙碌的家長?
問:學校各自為政,教育局硬要舉辦TSA/BCA,是否沒事找事做,為政績麻煩了學生?
答:其實大部分學校都是公帑資助,教育局審批撥款,資金是否用得其所,要向納稅人交代。不排除有些校長教師Hea做,學生不懂得分辨優劣,惟有靠教育局監察了,倘若每校駐守一個視學官又更浪費公帑,於是設立一個公開評核試量度學校水平,是最合乎資源效益的做法。
問:教育政策不理想,爭議不休,吳克儉應問責下台!
答:首先,吳克儉任內根本沒有制訂甚麼重大教育政策,香港的教育政策都是由英治時代年月累積演化而成,大部分唔關吳局長事。引起爭議的,應該說是事件而非政策,例如:外遊過多、言論不當等,而這些「事件」,或會激起民憤,但其實與香港教育政策沒甚麼關係的。
問:誰做教育局局長,就算是陳美齡,都勝過吳克儉,你說對不對?
答:沒說清楚「誰」是「誰」,難以比較,當然,口才好一點,像陳美齡當局長,出事機會少一點。陳美齡著書立說,我聽過她上電台,的確熟悉教育,許多主見,送三子入史丹福是賣點,但相信要求很高,她當局長,學生家長要再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