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明飲食
如今的人,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從心所欲的,喜歡做甚麼就做甚麼,飲食毫無節制;第二類是注重生活品質,例如:喜歡運動、跳舞、游水,相對地也很注重飲食,懂得盡量多菜少肉,又以魚類代替紅肉或白肉,可多吸收奧米加三,從而保護血管,亦可預防患上認知障礙症。
而現今流行的「中式地中海飲食」,身為後者的你,或許已略有所聞,皆因它是以被譽為最健康的「地中海飲食」為藍本。近年,台灣醫學界發明了將原本的西方食材,改良成華人較為隨手可得的食材,並沿用輕微加熱的烹調手法,煮成芥蘭燴鮮菇、白果腐竹煲豬腱、樹豆燉雞湯等健康菜式。一般人用之作為日常餐單,也不失健康,而人健康了,生活也會隨之寫意很多。

白果腐竹煲豬腱這類「中式地中海飲食」菜式,比起傳統的「地中海飲食」,港人更易上手,但同樣營養價值豐富。
重視健康的人,懂得節制飲食,每每有條理、有計算地進食,對身心皆有益處;此外,這類人更不會像《水滸傳》內那些豪放英雄,吃喝之餘,還胡亂酗酒——真的,酒能傷身,只能在喜慶時淺嚐即止,如果天天像古時的梟雄,說不定賠上性命,故此,凡事取中庸之道最好。不過,正所謂「知易行難」,我等現代人,自然知道飲食要健康,必須適量,並注意配合時間安排,但人生免不了要吃幾次喜酒,而且跟自家人在屋企用膳時,更容易樂極忘形,飲多兩杯,得不償失,就要多加留意。
其實生活在現今社會,已比古時要吸收健康資訊易得多,而一般學校都會灌輸基本的飲食知識,加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從很多渠道得知食物的好壞。即使閣下沒有特別研究飲食,很簡單,不妨到書局逛逛,介紹健康飲食的書籍五花八門,只需花閣下很少的時間,就可將自己的飲食習慣調整好,何樂而不為?
寫到此處,筆者要再提醒一下,好的飲食習慣應從小就建立起,平時多看健康飲食介紹,也要懂得自我警惕,不要偏食。最理想的餐單,就是每天多菜少肉,盡量吃天然的食物;那些久存、隔夜放得太久的食物,或者用鹽塗上保鮮的,都不是好東西。可以的話,嘗試天天買菜、自行烹調,千萬不要一次過煮三餐的份量,這樣做雖然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又怎比得上新鮮煮出來的好呢?新鮮入口,自是不同⋯⋯一口氣寫了這麼多,其實道理很簡單——除了米飯、粉麵、乾糧,所有的蔬果及湯水,都應該要新鮮、新做、新吃,千萬不要花太多金錢,吃那些臘腸、鹽水鴨、燒肉。新鮮食物不僅更美味,也能保存更多維他命,更健康。其實,大家都是知易行難,只是有時沒細想或者隨意而為,而放棄多吃新鮮食物。同意嗎?

加工食品如臘腸應少吃為妙,不僅製作過程流失了大量維他命,也可能加入不少防腐劑,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