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樂在澳門  > 澳門快訊 2017 年 04 月 17 日

3星期150宗 捲款逾千萬 電騙案肆虐濠江

俗稱「電騙」的電話詐騙罪行,近年攻陷澳門,單計過去三星期,司警已接獲超過一百五十宗有關報案,是去年同類案件總數的五倍,上升幅度相當驚人,共被騙走逾千萬元。

綜合相關案件資料發現,騙徒依舊以假冒內地執法部門人員作為劇本核心,但就添上不少澳門元素,例如先以「澳門治安警」身份接觸事主,取得信任後,才將「案件」轉交「內地執法部門人員」接手。

面對電騙集團不斷肆虐,粵澳警方展開連串行動打擊。而為了讓公眾更了解電騙集團的伎倆,司警特別製作一系列宣傳片海報放上網,並透過手機短訊,提醒市民及旅客慎防受騙。

冒充內地官方機構誘騙澳門人匯款的電騙案,在過去三星期錄得一百五十宗。

最近在澳門發生的電騙案中,金額之大、騙徒之猖狂,要數「愚人節電騙案」。案中六十五歲事主,今年二月中接到一個內地電話,對方以普通話自稱是「檢察官」,指事主代他人辦理港澳通行證時,個人資料被盜用作經濟犯罪,要求事主提供銀行戶口等資料協助調查,以證明資金是正常流動。事主不虞有詐,完全配合。

上月二十六日,事主再接到自稱姓吳「大隊長」來電,指案情非常嚴重,下令他購買一張新電話卡作為聯繫,並禁止與親友談及事件,之後連續多天要求事主將「保證金」匯到內地一個銀行戶口,以避免其資產被凍結,結果事主先後匯款,折合六百多萬港元。

及至四月一日愚人節,這次輪到「檢察官」來電,叫事主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來聽電話;他急忙照辦,未料騙徒竟對事主友人說:「喂,你朋友被我呃了六百萬,提醒他吧!」隨之掛線。其友人最初還以為是愚人節整蠱電話,及後才知是真騙案,事主隨後向司警報案。

另一宗涉款更大的電騙案,事主為同樣六十五歲的澳門女商人。她於去年底在香港接到匿名電話,對方自稱為速遞公司職員,指她寄往內地的包裹被公安扣查;女事主仍在一頭霧水期間,電話已轉駁到「公安部門」,對方聲稱在她寄出的包裹內,起出二百多張假身份證;由於事件涉及刑事罪行,電話又極速轉駁到「檢察院」,對方指令女事主匯款到內地,否則她就有「麻煩」。

女事主半信半疑,對方即提供一條網站連結,她點擊發現自己真的「被通緝」,網頁更附有其照片及身份資料,至此,她確信不疑開始墮入陷阱。
由去年底至今年一月初,女事主先後六次在港澳兩地的找換店及銀行,匯款到騙徒提供的戶口,合共金額超過一千二百萬港元。完成匯款後,對方即失去聯絡,她愈想愈覺不對勁,一月二十四日向司警報案。

司法警察局局長周偉光透露,由上月十四日至本月四日短短三個星期,司警已接到一百五十宗有關電騙的報案,是去年全年二十九宗的五倍有多,合計損失一千一百萬元。

 

 

「劇本」添澳門元素

這些電騙案中,騙徒除了冒充內地執法部門人員、靠嚇騙取事主匯款外,還會在「劇本」加入澳門元素,令市民更易落叠。最普遍是自稱治安警出入境事務廳人員,指事主在內地替人辦理證件時,資料被盜用,並干犯刑事罪行,已移交「內地公安」處理,最後就是開聲要錢。

騙徒亦窺準澳門毗鄰珠海、不少男士喜歡到內地尋歡作樂,混合「猜猜我是誰」元素行騙。今年一至二月,司警接獲三名市民報案,他們均聲稱收到陌生人來電後,誤認對方是上司或好友,對方隨之表示將北上尋歡。未幾對方再次來電,聲稱在內地嫖妓被捕,急需現金保釋,三人中計匯款。

粵澳兩地執法部門對電騙案高度重視,經常合作交流及互換情報作打擊。司警接獲報案後,立即啟動機制,將案情通報內地公安。廣東省公安廳經過調查後,迅速鎖定案件涉及一個扎根茂名、佛山及中山等地的電騙犯罪集團,於是聯絡當地公安局部署緝捕。

廣東省公安日前進行「颶風三號」行動,拘捕四百五十名涉及電騙案的內地人,並起出大批銀行卡及電話等懷疑犯案工具。

 

澳門司警為打擊電騙案,最近印製新海報及加派人手向市民傳遞防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