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檢不一地 高鐵成廢鐵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期明年第三季通車,「一地兩檢」安排仍未有定論。對「一地兩檢」的疑慮,可以提出理性討論,但高鐵的效能和效益,只有「一地兩檢」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如果「兩檢」不「一地」,這條耗資千億的高鐵,將成為廢鐵、慢鐵,完全喪失意義。
全國兩會期間,「一地兩檢」議題又被炒起。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本周一赴京,就「一地兩檢」再行商討。有傳媒聲稱取得西九龍總站的設計圖則,當中詳細顯示站內「一地兩檢」的設施,包括設有相當規模的羈留室。部分反對派如獲至寶,有民主派議員稱,這意味着內地公安人員勢將來港執行內地法律,嚴重破壞「一國兩制」及違反基本法。
「一地兩檢」其實並非甚麼新鮮事物,全球有不少地方早已實施這一措施,深圳灣口岸就是一個成功例子。深圳灣口岸聯檢大樓位於深圳境內,全國人大常委會○六年根據基本法第二十條通過決定,授權把部分地區劃為香港執法區域,並容許香港執法人員在「封閉式管理」的港方區域執法。立法會其後通過了《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條例》,作為實施「一地兩檢」的法律依據。
在西九龍總站實行「一地兩檢」,就是參照深圳灣口岸概念,不同的是「反過來」,在高鐵香港站出入境管制站,劃出內地執法區域。為甚麼香港在內地境內實施「一地兩檢」沒有問題,心安理得,反過來就是破壞「一國兩制」、違反基本法?這根本是雙重標準,說到底就是將「一地兩檢」政治化。
當然,以目前的社會氣氛,本港市民或對內地人員在港執法存有疑慮,這些在兩地具體磋商時可以提出,找到妥協的辦法,不必無限上綱,妖魔化「一地兩檢」。
有報道指目前港府與內地商討的「一地兩檢」方案,並非「割地」模式,即內地在西九龍總站內不會擁有完整的「司法管轄區」,只會在劃定的管轄區內,賦予內地執法部門有限執法權,處理「CIQ」即「海關、入境、檢疫」為主的工作,不包括拘捕等權力。
如果報道屬實,相比香港人員在深圳灣口岸的完全執法權,這已經是北京的「退讓」,沒有不接受的理由。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兩會期間提醒,再過兩三年,香港GDP將被深圳超越,並且罕有地發出連珠炮似的問句,「你作何感想啊?你還不急啊?你還不把經濟放在首位,你還整天去搞政治,你不把自己玩死了嗎?搞這些街頭政治能當飯吃嗎?能解決民生問題嗎?」一語道出了香港近年凡事政治化、影響經濟的事實。
特區政府將在今年上半年提出高鐵「一地兩檢」具體方案供社會討論,同時也需要立法程序。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民主派議員都妖魔化「一地兩檢」,涂謹申就曾表示在西九站內實施「一地兩檢」,法律及技術上均可行,甚至提出「割地」的建議。
如果高鐵不幸變成廢鐵,香港發展停滯,市民將賠上沉重代價。

如果「一地兩檢」不成事,高鐵會淪為只是快一點的鐵路,喪失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