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7 年 01 月 20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美國中印裔之冒起

偶然讀到一篇文章,印裔學者接任國際頂尖大學管理層的人數近數十年來不斷上升。這些學者很多都在印度本土接受大學教育,及後赴美進修博士學位,例如哈佛商學院院長Nitin Nohria、凱洛格商學院上任院長Dipak Jain、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前任會長Subra Suresh,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校長Pradeep Khosla等。莫說在學術界,印裔人才在商界的實力同樣不能忽視,Google、百事、微軟等國際巨企的CEO都是生於印度,並在當地接受大學教育。

作為百人會的一員,我發現在西方冒起的,除了一班印裔精英,還有很多美籍華人在國際舞台上卓然有成。在學術界,不少都是全球頂尖大學的校長,包括已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前任校長田長霖、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校長楊祖佑(他們同為科大榮譽博士),還有科大創校校長兼三藩市州立大學前任校長吳家瑋、馬里蘭大學校長陸道逵、紐約科技大學前任校長張鍾濬及伊利諾大學前任校長王斐麗等;商界則有Blackberry CEO程守宗及微軟副總裁沈向洋等。

今時今日,這兩班人在西方白人社會冒出頭來。華人與印度社會都特別注重教育,從小為年輕人的發展打好根基,又推動STEM教育。四十多年前我報考美國加州理工,面試時主考官問我畢業後的去向,我答:「我要在美國大學做教授!」他感到很詫異,從他的眼神,我猜他想說:「這黃毛小子真大想頭!」我最終獲取錄,並一步步向目標努力邁進,實現當初的「大想頭」。我算是較早一批美籍華人教授從事大學行政管理,回想當年出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院長之時,全校共十五位院長,當中只得兩位是華人,我就是其中一個,並在二○○六年出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副署長。當時我是歷來第二位華人擔任副署長一職,第一位則是曾於九十年代擔任科大副校長(研發)的王佑曾。一些美籍華人教授跟我說,我的經歷成為他們的強心針與榜樣,他們以為自己只能埋首當教授,卻從未想過能在頂尖大學當管理層。

有報告指出,美國矽谷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師為印裔,華人面孔亦舉目皆是,當然不少得美國本地薑及從世界各地而來的新移民,美籍印度人及華人在矽谷可說是中流砥柱。印裔及華裔精英在西方社會表現優秀,然而,在我觀察,兩者特質不盡相同。印裔社群較團結及堅毅,個性較為活躍放膽,英語能力較好又能言善辯,文化上與美國社會較為接近,更易融入西方社會。華人社會始終較保守謹慎,處事步步為營,其實講技術,兩者不相伯仲,但要領軍,有時華人還需再放膽踏前一步。

美國擁有今天的繁榮,賴以他們的開放社會,海納百川。香港要繁榮發展,就得敞開胸懷,接受不同地方的人才,學習不同地方的長處,才能做到百花齊放。

近數十年不少中印裔精英在美國闖出名堂。如哈佛商學院院長Nitin Nohria(左)及Blackberry CEO程守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