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揭流行騙局真面目 假CEO年呃15億 踢爆「國際巨星」愛情陷阱
負責統籌各類流行騙案相關偵緝、情報分析、制定打擊策略等的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拆解七大騙局當中的電話、物業及財務中介騙案後,另外兩位反騙專家,繼續揭開其餘四類流行騙局的真面目。
網絡情緣、CEO電郵、勒索軟件及投資騙案的最新犯案手法,騙徒只要扮鬼扮馬,透過不同的網絡渠道尋找目標,完全不用現真身,便可隔空向上釣者騙財。
近期最多騙徒設下「國際巨星」及「反恐美軍」的愛情陷阱,專向高學歷高收入的剩女大發冧功奪取芳心,將對方變成「提款機」;也有不少騙徒偽冒CEO,向目標公司的會計部發幾個電郵,一年合計便呃到十五億元;而專門設計一些「低風險、高回報」投資機會的騙徒,亦動輒騙得數以億計巨款。

總督察許綺惠強調騙徒設愛情陷阱專攻寂寞芳心,目的只為索取金錢。
網絡情緣騙案
今年首十個月,警方接獲九十宗網絡情緣舉報個案,涉款七千三百多萬港元,較去年同期的四十二宗上升逾一倍。受害者年齡介乎二十五至七十三歲,當中以女性為主,不過也有五人是男性,而去年則只有一名男子被騙。
專責網絡情緣騙案的總督察許綺惠分析,騙徒多數以「放長線釣大魚」手法,先在社交網尋找目標,然後按其留在網絡世界的「數碼腳印」,掌握對方的出身、工作、家庭及喜好等,便會模擬一個相信目標會落嗒的人物角色,再向其發出交友邀請。
「大部分騙徒都會扮成從商或是專業人士的白人男子,向答應交友的事主施展冧功博取歡心,他們會花時間與事主煲電話粥,不斷讚她貌美,正是自己夢中情人,不久更會提出想結婚,直至穩奪芳心,便開始以各種藉口索取金錢,最常訛稱在外地做買賣時,貨品遭當地海關拘查,或是惹上官非、意外之類,要求事主匯錢給他解決難題。」許綺惠說。
不過許綺惠表示,近期騙徒犯案手法有轉變,他們在編造的故事加入國際及時事元素,假扮是國際巨星,又或是派駐敘利亞的反ISIS美軍,與事主發展網絡情緣。
據悉,有不同個案顯示,她們在社交網結織疑似是國際級的荷李活巨星,「巨星」表示渴望與平凡女子拍拖,但過去的女子都因不能公開其女友身份而捨他而去,希望這次跟女事主能開花結果。當女事主被冧得失魂落魄後,「巨星」便會經常以各種不便現身的藉口,向女事主借錢,直至女方無錢畀或覺得有問題,「巨星」就會乘機反臉並從此消失。
至於美軍的故事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美軍」聲稱在敘利亞進行反ISIS行動期間,意外搜出數百萬元美金巨款,擔心是ISIS用作發動恐怖襲擊之用,故決定將巨款交由海外的朋友保管。但匯款必須先繳手續費才行,而「美軍」因身份問題不便現身參與匯款,遂要求「女友」代辦。據悉,其中有受害者曾八次協助匯款,合共損失二百七十萬元。

警方今年七月偵破一宗騙去一對姊妹三百萬元的網絡情緣騙案,拘捕多名男女涉透過手機程式扮富二代向女事主先呃感情再騙財。
假美軍求女友助退役
另一版本是假美軍向「女友」訴苦,表示上司突然要求他繼續留守敘利亞一段長時間,使兩人婚期要無限期押後,當女方感到焦急時,假美軍便透露,可嘗試用錢收買上司,換取即時退役,但恐直接匯款給對方會被查出,要求「女友」先代付。
警方早前聯同馬來西亞及尼日利亞執法部門,採取代號「箭網」行動,瓦解一個跨國網絡情緣騙案集團,拘捕十四人,其中三十六歲的尼日利亞男子及四十六歲的馬來西亞女子,相信為集團首腦,其餘十二人分別來自尼日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塞拉利昂。騙徒正是以白人照片假扮歐美跨國公司管理層或駐外軍人,在社交網站尋找目標,而涉案的八十六名受害人,七十三名是港人、十三名是馬來西亞人。
許綺惠說,騙徒主要以英語跟目標溝通,故上釣者多是高學歷及高收入的單身中年女性,她們被社會標籤為「剩女」,有很想結婚的心理壓力。騙徒正正捉住她們這些弱點乘虛而入。
為免誤墮網絡情緣騙局,許綺惠認為,應減少在網絡世界公開太多個人資料;不要用同一戶口資料,在不同的網站留言或貼圖等遺下太多「數碼腳印」;即使要在網上分享生活點滴及相片,也要設立私隱管制,只限認識的朋友可以看到,減低資料被騙徒利用。

警方拍攝短片,模擬騙徒如何透過手機交友程式,隔空發動追求攻勢,令事主意亂情迷入局。

假美軍成為網絡情緣騙案的最新手法,華人置業集團主席劉鳴煒亦收到相關交友邀請電郵,並將之公開及取笑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