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健康指數 年老不怕 病痛也不怕
隨着年老,病痛就會慢慢襲來,但偏偏很多老人家都諱疾忌醫,不肯面對健康問題。七十六歲的何蒙恩婆婆,反而深明健康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她選擇樂觀正面地面對,期望晚年的日子,能跟丈夫一起,繼續精采地活下去。
何蒙恩婆婆一朝早來到家居附近的香港明愛牛頭角長者中心,坐在一部機器面前,並從袋中拿出一張智能卡,放在掃描器上一「嘟」。「呢部機可以量血壓、體重、體溫等,按個掣就搞掂。」說罷,她點了一下熒幕上的「血壓計」按鈕,然後將左手伸進血壓機內。

自從參加了e健樂計劃,何婆婆比以前更關注飲食健康。
儀器測出健康
不用一分鐘,血壓機便顯示何婆婆的上下壓,上壓一百八十
五,下壓七十六,屬於高水平。「今日個數好唔靚,前幾日先一百四十幾,可能有記者訪問我,心情興奮咗。」她笑着說,並將讀數寫在紙上。
除了血壓,何婆婆還用機器檢查了體溫和身高體重指數(BMI),「BMI值廿五,有啲過重,要食少啲肥膩嘢至得。」她一邊說,一邊按下熒幕的「上載」按鈕,將剛才的數據上載到雲端的中央伺服器內。
何婆婆使用的機器,是今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一億三千八百多萬元,首年在全港十一個地區、共廿四個長者服務中心安裝的智能電子健康管理儀器,而明愛牛頭角長者中心正是其中一個受惠的長者中心。「呢個係好全面嘅計劃,叫『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e健樂),為期三年,下年會拓展到四十間中心,第三年去到八十間,目標係幫長者管理好自己嘅健康。」中心主任黎有好說。
黎主任指,計劃今年十一月首次在中心舉行,連同何婆婆在內,共有五十名長者參加。「之前我哋做過問卷調查,發現區內的老人家之中,有三分一長者有高血糖、高血壓或高血脂的問題。何婆婆係其中一個。」說時,何婆婆的手機突然響起,原來是長者安居協會的馬姑娘來電。
「每次血壓讀數唔靚,佢就會打來問我點解今日血壓咁高,係咪亂食嘢,又會叫我多做運動。」話剛說完,她就將手機遞給記者接聽,馬姑娘在電話的另一邊告誡記者:「睇住何婆婆,唔好令佢咁激動,今日個讀數嚇死我。」

現時何婆婆每星期都會來中心幾次,閒時會找黎主任傾偈之餘,還會做義工。

參加計劃初期,何婆婆的血壓高達一百八十幾,最近慢慢回落到一百四十左右。
健康在我手
黎主任說,計劃夥拍長者安居協會合作,當發現參加者讀數過高,護士便會打電話了解,中心亦有聘請專責社工跟進,「一來關心吓班老人家,二來可以及早發現問題,有咩事都可以即刻處理。」不過,她指計劃起初推行時,卻遇上阻力。「有老人家唔想姑娘搵佢,就側側膊唔上載數據,所以我哋要教育佢哋,只要大家都顧好自己的健康,長遠就可以減輕基層醫療的負擔。」
何婆婆對此深感認同,事關她今年四月才做完通波仔手術,「依家血壓咁高,都驚會中風。」她指參加計劃前,一直都有定期在家量度血壓,屬正常水平,「點知上個月頭第一次度,上壓竟然一百八十三,後尾枕仲有少少暈暈哋,喺屋企量又無事,入醫院仲升到二百,嚇我一跳。」經留院五日,醫生加強了血壓丸的份量,督促她定時服藥。
自從參加了e健樂計劃,何婆婆每周都會到中心量三次血壓和一次血糖,飲食亦會特別注意。「朋友話白蘿蔔煲芹菜同食紅石榴可以降血壓,食嘢要少鹹少油多生果,同埋會多啲同丈夫出去行吓,仲一定會帶埋脷底丸救命。見到個讀數低番,心情都靚啲。」黎主任忍不住插嘴:「班老人家仲會做實驗,好似最近有老人家話我知,原來食提子血糖升得最快,要食少啲。」
黎主任指計劃至今推行了近兩個月,大部分長者的健康指數有改善,「區內無參加計劃的長者,其實都可以隨時用馬會捐助的儀器檢查健康狀況,只係無智能卡,無得上載數據。」

除了教長者檢查健康,中心還會搞其他活動,教長者多做運動。
社工:計劃幫助隱閉長者
黎主任表示,今年參加計劃的五十個長者中,大部分都是獨居長者,「佢哋以前好少來中心,無乜社交。」她特地在參加者中挑選六位長者擔任「健樂大使」,「老人家之間會啱傾啲,每朝大使都會幫長者量度數據,又會帶長者做晨操,順便大家傾吓偈,久而久之可幫隱閉長者重投社區。」
她透露未來幾個月還會大搞講座,「會講吓中醫同血壓的關係、點樣先叫適飲惜食,同埋教佢哋做體適能運動。」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還會分析參加者的數據,了解各區長者的健康需求和狀況,「當有一個資料庫,就可以幫助妥善分配日後的醫療資源。」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陳載英則表示希望透過計劃,從三個層面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個人層面上,提高長者實踐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及能力,延長活躍年期。其次是社區層面,主力幫助長者中心及地區服務單位提供健康支援。最後是制度層面,藉着試行創新服務模式,促進醫社合作。」她說。

黎主任表示,計劃除了可讓長者關注健康,還能幫助隱閉長者重投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