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汰弱留強
八月,蘋果CEO庫克訪華期間,帶來公司將在中國開設研發大本營的消息,讓大家引頸以待。九月,蘋果宣布研發中心正式落戶北京中關村,投資總額達三億元人民幣,致力開發計算機軟硬件、通訊及影音設備等。兩周前,庫克到中國出席雙創周活動,宣布將在深圳興建第二個研發中心,希望加強與當地合作夥伴和大學的關係,支持中國人才發展。他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同場還有馬雲、郭台銘、馬化騰及汪滔。科大校友汪滔及其無人機事業好像成了深圳創客代言人,令我們引以為傲,同時又帶點羨意。
之前於本欄提到蘋果大額投資滴滴,現在看來蘋果想在中國更貼地氣!蘋果並非首家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微軟早於十多年前就在北京成立亞洲研究院,我曾多次到訪,並與歷代院長不時交流:創院院長李開復已為國內著名風險投資者;第二任院長為百度總裁張亞勤;第三任是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我們曾屬同一研究範疇,私交甚篤,他與張亞勤都是科大榮譽院士;而現任院長則是身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的洪小文。微軟亞洲研究院為微軟開發不少創新產品,中國也有能力創新,「山寨」這形容詞已不合用。藥廠葛蘭素史克、通用電氣航空及英特爾等,亦早已在中國開設研發基地,今次有聲名大噪的蘋果進駐,中國距離成為科創大國又近一步。蘋果今天選擇京深,而非香港,這值得深思。
中國是蘋果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可是近期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不斷下滑,今年第二季,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三大廠商為華為、OPPO和vivo,緊隨其後的是小米,蘋果才落得第五名。依我看來,中國擁有龐大的需求及豐富的人才資源,蘋果這次宣布在中國成立兩所研發中心,是希望挽回劣勢,以行動表述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我認為,中國政府也不甘只擔當製造商的角色,為別人作嫁衣裳,而是希望外資科企能投資中國發展科技,做到經濟轉型。深圳政府二○一五至一七每年撥款五億元人民幣為創客提供創業補貼,觀乎深圳的進取與決心,似要成為全球下一個矽谷,而非僅僅中國矽谷。反觀香港,創科局雖獲撥款,姑且看推行的力度而言,難免會有比較。
我一直強調,政府應多鼓勵跨國企業來港設立研發中心,香港擁有很多優勢:國際城市、資訊自由、低稅制、完善法制、一流大學、國際人才集中地(包括港漂)等。當然有人可能會問,不少巨企及機構如華大基因、聯想、華為、麻省理工也有在港成立研發基地,那麼跌了個蘋果,有何大不了?我認為蘋果只是冰山一角,恐怕香港將落入被邊緣化的局面,不難理解蘋果為何選擇內地而非香港,香港的優勢都被內地奮起直追,假以時日,莫說科研,可能連我們的傳統支柱行業都會被迎頭趕上。香港是時候面對現實,主動出擊,爭取近水樓台所帶來的機遇。既然昨天能吸引以上巨企來港發展,今天就再下一城去與其他科企商討策略性合作。現實世界充滿兔子,決心要贏的時候,才不會像童話故事般等待烏龜。

庫克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同場還有馬雲、郭台銘、馬化騰及汪滔。(路透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