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貨免堆填 紙行「鎮店之寶」大平賣
繼早前中環製紙廠結業後,代理多款優質手工紙的進業紙行亦告退下火線,大平賣逾百萬張紙品,吸引網民發動「救紙免浪費行動」,掀起搶購潮。浸會大學藝術系學生Mandy一口氣買四百多元美術紙,「以前都會大班同學上深圳買紙,因為香港只有少量紙行做相熟的散客生意。」她坦言,出售優質紙的店舖買少見少,擔心日後「一紙難求」。
紙行老闆徐先生慨歎紙業式微,「以前五星級酒店及大集團,訂紙印餐牌、年報及高層的私人信箋等,每年接聖誕卡訂單接到手軟,生意好到要在中環旺區開門市。」但隨着環保潮流興起,「無紙化」成大趨勢,年近七十的徐先生意興闌珊決定退休。
最放不下是一批存放在近七千平方呎貨倉內的紙張,「好難接受它們淪為廢紙,好似硬要將楊貴妃投入井,個心好唔舒服。」部分紙張更是徐先生獨家代理,結業後便絕迹香港,「這是『鎮店之寶』,紙質夠厚之餘,披口又另外噴色,市面好難搵,只賣九元一大張。」
為幫手工紙找歸宿,他與一班義工每日由朝踩到晚開倉,貨品平至四折發售,惟「去貨力」有限,「普通市民最多買幾十張,我哋做到身水身汗,啲紙好似無郁過。唔敢諗最後清唔清得晒,只想盡力一試。」他苦笑說。

不少市民響應網絡的「救紙免浪費行動」,到進業紙行位於黃竹坑的貨倉掃貨。

紙行老闆徐先生,耐心地向顧客介紹場內各種美術紙。

這種「毛邊紙」紙質夠厚之餘,披口又要另外噴色,通常用來造高級信紙,市面很難找到,可謂「鎮店之寶」。

藝術系學生Mandy指出,現時售賣優質紙的店舖買少見少,擔心日後「一紙難求」。

一盒盒高級印紋信封割價促銷,一千個只售一百元,平均每個只售一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