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理財  > 投資攻略 2016 年 09 月 30 日

重開娛樂戲院 電影人生 英皇利雅博

英皇電影行政總裁利雅博,父親利秉璋是利舞台利氏家族成員,也經營過娛樂戲院,所以他可說自幼在戲院長大,流着電影人的血。

大學畢業後他雖然做過幾年記者,但最後都進入電影行業,並且一做三十多年,從事電影製作與發行。直至前年英皇電影進軍電影院市場,他把握機會,在娛樂行開設戲院,使娛樂戲院在中環重現。 不過重開的戲院,只是每間約百個座位的精品戲院,與以往逾千座位的娛樂戲院有天淵之別。「以往幾千人一齊睇戲的氣氛,一定好懷念,不過時代的轉變,細戲院有細戲院的好處,各樣配套可以做得更精緻!」

利雅博父親經營戲院,畢業後從事電影行業三十多年,可說與電影結下不解緣。

今天中環的娛樂行所以用「娛樂」為名,原來是娛樂戲院舊址所在,但現今的大廈落成二十多年,只是商場與寫字樓,與娛樂談不上關係。英皇電影行政總裁利雅博,今次將娛樂戲院重置中環,可說是重溫兒時舊夢。

「父親五十年代做娛樂戲院,又有做過都城戲院,即現在北角新都城百貨的位置,當然亦有做利舞台!」

今次找到娛樂行,可說十分有緣份,「我們不斷搵地方,我們都知道娛樂行可以做戲院,剛好HMV遷出,我們即刻去傾,每月租金要超過一百萬元。」
他指出,該處要改造戲院,要配合政府的消防、傷殘人士通道等多項條例,涉及建築的改動較大,將建成四至五個銀幕,共四百個座位,總投資約五千萬元,預計明年初開業。

「計起上來每個座位成本十幾萬,可說相當昂貴,所以經營的挑戰相當大,要計算得好準,預計最快五至六年回本。」

建築費昂貴,自然要走高檔路線,「中環的客路部分是行政人員,坐得舒服,音響視覺是最基本,更加着重周邊配套,如餐飲、個人化的服務,甚至冷氣的溫度也要適中。」

英皇電影目前在內地有五間戲院,圖為佛山電影城的開幕有儀式。

每座位成本十萬

今次他一手促成娛樂戲院重開,實在別有一番感觸。回想他童年時代,在戲院睇戲由細睇到大,「我好多的記憶,都是在舊戲院睇過的戲,例如八二年在京都戲院睇過《烈火戰車》。你問我一些戲院的舊址在哪裏,我一定答得出,好似國民戲院,就在灣仔馬師道。」

以往戲院動輒有過千觀眾,與現時大部分僅百個座位的迷你戲院氣氛有很大分別。「睇戲最好在電影院,熄晒燈,幾百人一齊笑一齊喊,是好奇妙的感覺。現在戲院的設備一定不比以往差,但規模就不似當年。」

他十分懷念以往的大戲院,但始終社會已變遷;以前娛樂不多,只得聽收音機,電視機不是家家戶戶有,睇戲差不多是唯一娛樂。「真有點可惜,以往睇戲是一個社交活動,好熱鬧!」

以往的電影院比現今的責任更重大,原來更要包辦電影的宣傳,「父親當年做過宣傳部,由改戲名,廣告設計,宣傳句語都是由他去諗。當年戲院一定有大型宣傳牌,他亦都有份設計!」

本港電影業高峰期在八、九十年代,當時全港戲院座位有十四萬個,但現在只得四萬個,跌幅相當驚人。近年本港不少戲院結業,但他不認為這是式微的行業。「戲院減得太多,目前香港的情況可說underscreen,銀幕嚴重不足夠,很多旺區如油麻地、九龍城,及新市鎮等一間戲院都冇,市民睇戲要去很遠。其實近年很多大營運商如UA、百老匯、橙天嘉禾及天馬等都積極找地方開戲院。」

英皇電影前年開始在內地發展戲院業務,現時已在上海、合肥、珠海及佛山有五間戲院,計劃再在北京、深圳、重慶及成都等地再開六間戲院,到時將有一百五十個銀幕,逾二萬個座位。

內地的影院也走高端路線,戲院的設施及周邊的配套都十分講究。

 

娛樂戲院經歷過兩代,第一代是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第二代由約六三年至九○年,圖為一九五二年的娛樂戲院,座位達一千三百個。(圖片由鄭寶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