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四日之後
三百七十八萬選民登記投票,二百二十萬選民出來投票,不少選民排隊等上一個、兩個甚至三個小時,深夜仍排隊不肯放棄手上一票。選舉日有些鬧哄哄、亂哄哄的感覺,到黃昏仍有親友覺得迷惑;怎樣「使用」手上一票?有人說憑心便好,不要理會甚麼策略性投票建議,但有人認為,真不想「用錯」手上一票,策略性投票憑的也就是真心!
選舉結果讓人着緊,賽果分析多如牛毛,我沒有甚麽特別見地。整體上卻有強烈感覺:九月四日是一場洗禮,九月四日之後香港進入另一個時期。
政府應當如何面對一個嶄新成分的立法會?我的建議是放下老氣橫秋、老生常談的溝通模式。我自己是老人科出身,重視敬老,反對年齡歧視,但在人與人的平等溝通對話,老氣橫秋與老生常談都是大忌。
問題不單是會悶死人。老生常談的道理,講上一百次就是失掉生命力的教條。有時老生常談是出於思維上的惰性。重播又重播,成為條件反射就不需花精神思考,也不需考慮新鮮的角度。在香港特區,「安定繁榮和諧穩定」是老生常談。「捍衛一國兩制核心價值」也是。近年來「依法施政」也漸成老生常談了。不是說這些不重要,只是我們日漸懶惰了,不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於是活潑的生命力在不經意之間流失消逝。
老氣橫秋也是思維上的惰性,而且隨着自己思維老化,會變本加厲。與老生常談相比,老氣橫秋不止是悶,更惹人反感,因為它含有對黃毛小子(或丫頭)的不尊重。
都說人口老化是香港面對的挑戰。一般以為這主要是勞動人口下降、照顧老人的服務需求上升的問題,卻忽略了:一個社會老化時,最可怕是我們的思維和應對方式先自老化和僵化,只知捧住一本經念念有詞。更可怕的是,有朝一日發現,當老年遽然而來,自己完全措手不及。
現在好了,一場選舉,早些敲鐘,早些醒覺。
新老交替的秘密是要新老交接。經驗與歷史能交給新人,新人不「重新發明輪子」從零開始,就是良好交接。最近包括我在內的一批醫管局行政人員快要陸續退休了,有媒體起標題說醫管局「青黃不接」。這四字詞也快要變成「老生常談」了。我想,禾稻不青,怎會成熟變成金黃穗子。青,是葉綠素啊!

禾稻不青,怎會成熟變成金黃穗子?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