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16 年 08 月 19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維也納德國豬手夠好嗎?

有好一段日子特別鍾情德國豬手,那是學人飲紅酒的幼稚園生階段。那時幾乎每天晚上都飲,於是各式芝士、風乾火腿、醬豬耳或豬肚、潮州滷水鵝雜等,都成為佐酒之物。說實話,所費不菲,未追尋到酒韻已很肉赤。

有一天,發現百貨公司的超市有黑椒烤焗豬手切片散賣,最初只賣十八元,約有十多片,足以送半瓶酒,後來不斷加價也不過二十多元,始終是抵吃的惹味送酒小食。

有些超市標榜這是「德國豬手」,明眼人當然知道不可能來自德國,說是德國做法還勉強沾得上邊。凍肉店都有只截一段的德國式豬手,不少人買來自家炮製,奈何只作為佐酒之物,做這麼多工夫實在太麻煩,去超市買切片散裝乾手淨腳。

在本地高級餐館吃過真德國豬手,風味與超市的大相迥異不在話下,最吃不消是份量驚人,牛高馬大的洋人為甚麼能吃剩骨?當年已可以下定論,一隻德國豬手,其實需要兩個人來消化。

霍志誠攝

 

梁家權攝

 

早前赴奧地利和匈牙利試菜,路經德國慕尼黑,在一家千年歷史的啤酒屋歇腳,本想實地試一隻名副其實的德國豬手,但熟路的老友卻說此店最出名是德國香腸,不吃香腸便枉了此行,至於想吃德國豬手的願望也不會落空,因為說德文的奧地利做的也是正宗德國豬手。

來到歐洲,那份歷史感覺特別強烈,碰口碰面的建築最「年輕」也有一兩個世紀年資,沒緣在慕尼黑那家逾一千年歷史的啤酒屋吃豬手,抵達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也有經歷四個世紀流金歲月的啤酒屋。

那天早餐只啃了一片麵包,乾了一杯Double Espresso,空肚以待那隻期待已久的德國豬手。來到啤酒屋,我特別專心研究啤酒酒牌,啤酒選擇之多令人難以選擇,幸好酒單中有一項是試味套餐,包括了由淡至濃的啤酒五小杯。那好辦了,一次試五種,但之後其實有點後悔,因為細細杯「到喉唔到肺」。
原以為自己很會打算,以為兩個人一隻豬手是最合理的安排,一行六人,應該包銷三隻,再加一客燒肋骨和兩客香腸,但老友極力勸止,認為一隻豬手好了。

一隻?點夠食!直至侍應捧豬手來,嚇我們一大跳,大得遠超我們的想像。找在座最孔武有力的男士操刀解體,剖開來一陣熱氣冒出來,的確是剛剛烤焗好。愈接近骨頭的肉質最嫩最腍,有人大塊的切到自己碟上。吃德國豬手,重點不在吃肉,而是吃皮及肉中間的筋腱軟組織,所以我專挑多皮少肉及看似是肥肉的肉筋,直至有人發現我的取態才知走寶。

真好吃!只是心中仍有一個結,雖然維也納的德國豬手了得,但德國的德國豬手可能更好味,好,找個機會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