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股一周年勁彈兩倍 滙豐淡友眼鏡碎遍地(詳盡版)
○九年三月初,港人愛股滙豐(005)宣布十二供五的計劃,抽水逾千億元,股民持有每手需要掏出四千六百多元供股。之後滙豐股價更急插水,最低跌至三十三元,當時股民眼見愛股不斷貶值,更要自掏腰包供股,內心矛盾萬分,不少更對滙豐信心動搖。
作為股民名燈的財經專家及名嘴,當時對滙豐的看法亦相當分歧,看淡者更認為滙豐已沒有明天,對管理層十分失望,更有人預測滙豐將見十元。
但其後滙豐在全球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下,股價得以大翻身,由當日低位最多反彈近兩倍,有參與供股或在低位買入滙豐的投資者,一躍成為大贏家。究竟一年過後,這些贏家及輸家,怎樣看當日的預測,對滙豐未來的前景又有甚麼看法?

滙豐一年前宣布供股後,市場看淡之聲處處,本刊近日再走訪這些淡友,發現他們的回應,主要分為認錯型、力撐型及迴避型三類。

滙豐去年三月初所見的低位三十三元轉瞬即逝,現價已升至八十多元,如果以最低位計,加上供股,回報接近兩倍。
認錯型
蔡東豪:過分悲觀
曾任職投資銀行,以「原復生」的筆名在《信報》撰寫股評大獲好評,目前更是上市公司精電(710)CEO,不過,去年滙豐宣布供股時,蔡東豪仍然睇錯市,在文章中直指:「我不會買滙豐,持有的話不會供股,會考慮其他投資機會。」
過去一年滙豐股價翻兩番,蔡東豪上周向本刊坦白認錯:「當時很明顯是睇錯了,很明顯是過分悲觀。」蔡東豪坦言,一年前的今日,他看不清美國的情況有多壞,心想「既然想不通便不要搞咁多嘢,於是建議不供滙豐。」
不過,其後美國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政府某些地方壯士斷臂,某些地方重新控制,坦白向投資者交代,回復投資者信心。」他說雖然睇錯市,但強調自己言行一致,過去四年沒有買賣滙豐、亦無持有任何一股滙豐。

虎年到來,滙豐大搞宣傳活動,且看今年能否更進一步。
許家驊:供股冇錯
許家驊是兒科醫生,後來獲得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轉戰金融界,近期更轉型搞新能源,到鉑陽太陽能(566)任財務總監。由於他是罕有的CFA醫生,於是獲邀任醫學會投資管理小組主席。
醫學會多年來投資的股票只得一隻滙豐,去年會董投票通過供股。許家驊當時卻投反對票。
「我當時不是反對滙豐,而是希望分散投資。」他說。
後來醫學會雖已分散投資,但一年來只買得一隻工行(1398),滙豐佔投資組合仍有九成。「現在睇番轉頭,供股可能是好的決定。雖然你用供股的錢去買其他股票,隨時有更佳回報,不過你要說服醫學會去投資幾百萬股票,是相當艱難,需要過很多關!」
不過,他堅稱當日睇淡滙豐的決定沒錯,只是現在遊戲規則不同。他指出,當時滙豐帳目上有一個很大的黑洞,就是二千八百億的投資組合,裏面是否包含次按、壞帳投資者也不知。後來政府不需要銀行為投資組合以市價入帳(mark to market)。即使投資組合裏的證券、債券有虧損,都可以不在帳目中反映,令滙豐有喘息機會。

許家驊認為滙豐受次按拖累,令資產質素大降,後來只因政府改變遊戲規則才可過關。
力撐型
王冠一:你去問曹仁超
人稱「王sir」的王冠一在《now財經台》主持節目,並且自己開設網上財經頻道。本報最初聯絡他時,王sir叫我們去問曹仁超,經過我們鍥而不捨的追訪,最終願意作出回應。
滙豐去年宣布供股翌日,王sir發表《今非昔比前景堪憂》的文章,結論是「滙控已今非昔比,撇開情意結不談,市場上難道真的沒有更佳的選擇乎?」
一年後滙豐股價勁升兩倍,但王sir仍然堅持己見:「即使你畀我再寫多一次,我仍然會咁寫!」然後逐句向記者解釋文章所指,堅持自己沒錯,例如文中提及「滙控已今非昔比,撇開情意結不談」,是指滙豐即使仍在香港印銀紙,但目前業務已遍及全球,港人不應再有情意結:「滙豐已不再是昔日的HK Bank(香港人的銀行),不應繼續獲感情分。」
至於文章中提及「市場上難道真的沒有更佳的選擇乎?」王sir解釋說,自己身體力行為投資者提供更佳投資建議,他誓神劈願說去年三月花旗股價跌穿一美元時,在《環球金融快線》叫投資者掃貨,指美國政府不會見死不救,上周報三美元以上。但去年四月有人在網上寫他累死人,指他叫人別買花旗,但王sir話隨時可以搵番段片去力證自己所言非虛。

王冠一指去年三月曾叫人買股價跌至更低殘的花旗銀行。

滙豐在美國業務失利後,已經壯士斷臂,大力發展中國業務。
龐寶林:買渣打更佳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在滙豐宣布供股時曾說,買滙豐不如買渣打(2888)。如果以宣布供股翌日股價計,持有渣打一年的總體回報,的確比滙豐稍勝,現在他的看法仍未變:「滙豐始終大部分業務在美國和歐洲,仍受到歐美經濟增長緩慢所影響;至於渣打就擺明是發展新興市場,增長會較可觀。除非滙豐在內地上市有突破性發展,令估值大大提高,否則今年渣打應會跑贏滙豐。」他建議滙豐應要跌到八十元以下才買入,因為金融業始終是海嘯中受到重創的地方。

龐寶林去年指買渣打好過買滙豐,一年以來渣打回報的確稍為優勝。
迴避型
胡孟青:一哭成名
有「股壇小辣椒」之稱胡孟青,去年三月十日滙豐跌至三十三元時,於電視直播中灑淚,轟動全城,成為滙豐供股事件中最經典一幕,事後連滙豐執行董事霍嘉治亦急急約見她,而當時她卻建議不供滙豐。
一年以後,記者再問及此事,她卻甚為迴避,只說:「總之我同屋企人都無買滙豐,對滙豐無特別感受!」之後又強調,「一哭成名」是傳媒寫的,自己當日在電視直播中「無喊過」,又以滙豐即將公布業績,目前處於緘默期(Blackout Period)為由,不肯評論滙豐股價。
記者回應「緘默期」只限制上市公司滙豐本身,不限制分析員發表言論,但胡孟青繼續耍手擰頭,之後更以約好上市公司主席食午飯趕時間為理由,叫記者奉上卡片,說考慮日後回覆。記者照辦,但至截稿日胡孟青都未有致電記者。

胡孟青在電視直播中見到滙豐收市被嘜低至三十三元,不禁感觸落淚,但事後她卻說當日「冇喊過」。
黃元山:滙控見十元
記者在GOOGLE打入「黃元山」作搜尋,不久即自動顯示「黃元山:滙控明年或穿10元」的標題,可見黃元山一年前極度看淡滙豐的言論,至今仍然烙印在網民心中。
曾設計雷曼債券的黃元山,三十歲出頭已賺夠錢由投行轉到中大教書。○八年金融海嘯期間,黃元山恍如先知一樣成功預測美國投行先後爆煲,更令他影響力一度大增。滙豐宣布供股後,他接受報章訪問再度發功,直指「據過去兩年經驗,多家銀行配股後,股價均跌穿配股價,RBS正是一例,相信滙豐亦難倖免,或許一年後,滙豐股價或見『單位數』。」
不過,記者多次致電他的手機,以及電郵聯絡他在中大任教的學系找他,均未有回覆。

金融海嘯發生後超過一年,金融市場回穩,滙豐再致力推銷個人理財業務。

滙豐行政總裁紀勤上月起長駐香港,受到員工熱烈歡迎。
林少陽:我都希望自己錯
剛出版新書的林少陽,書內揚言成功投資者要勇於面對挑戰,不怕犯錯,但滙豐一役,他又是否勇於面對分析失準?
去年他在網誌中表示,滙控的股東資金「呃秤」情況嚴重,因為一千億美元的股東資金中,實際淨資產僅得一百一十三億美元,計及供股得來一百七十七億美元,亦只有二百九十億美元。而且他指出滙豐財務槓桿比率達二十五倍,達危險水平。
網誌中他更稱:「傳媒界的朋友,請不必訪問我了。自己寫,總好過你講別人寫,因為起碼你將來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講錯說話。老實說,我都很希望自己錯!」
一年過後,他是否會認錯呢?本刊近日找他,他只說農曆新年至三月中期間比較繁忙,不能做訪問。
林本利:滙豐應自行了斷
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書生論股,近年在多家報刊雜誌撰寫文章,去年更結集成書,名為《無信不立——拍案論盡政經不平事》,力斥從業員利慾薰心導致金融海嘯。當中最為爭議的,是去年三月四日發表的《滙控管理層應自行了斷》,文中林本利將滙豐供股比喻為「乞丐一般向股東伸手」,又指在金融海嘯前,滙豐一眾高層不理風險急速擴張美國次按業務,幾年間獲得數十億的巨額薪酬及花紅,次按爆煲後滙豐卻要兩年內撥備一千五百億。因此,林教授建議本身是牧師的滙豐主席葛霖「自行了斷」、「為銀行界的種種缺失而鞠躬下台」。
事隔一年,滙豐股價大翻身,葛霖當然亦沒有辭職,記者致電林本利,表示正撰寫滙豐供股一周年的專題,希望請教高見,不料教授說:「唔好意思,唔得閒呀!拜拜!」之後便怱怱掛線,沒有披露最新看法。

林本利認為滙豐主席葛霖應引咎辭職。
供股人士 回報可觀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當日支持供股的人,若真的身體力行,今天所獲回報十分可觀,本刊一年前訪問多個滙豐大好友,一年後贏到笑的同時,大贏家看好滙豐的情緒仍然未變。
陳永陸:我有情意結
股評人陳永陸去年說供股要因應自己的能力,如果財力許可,就應該供股。當日看來,好像是焗供,但一年過後,滙豐反彈之速度也教陳永陸意外。
「滙豐股價升得多,只因之前跌得太多,喺供股期間被人為地壓低!美國在去年第二季宣布量化寬鬆措施,加上滙豐第三四季業績不錯,所以滙豐去年才有強勁的升幅。」
陳永陸七十年代已加入滙豐工作,曾與滙豐現任董事霍嘉治是同事,因此對滙豐特別有感情,手上的滙豐是九一、九二年買,當時股價約六元八角,後來經歷了四合一,及一拆三,每股成本約九元,現價已升值了八九倍。
但他認為滙豐可能受歐美業務所拖累,今年升幅未必再能跑贏大市。「我持有滙豐咁耐,多少都有點情意結,希望滙豐今年派息能夠恢復正常,或者年中有機會在上海國際板上市,到時股價才有理想表現!」

陳永陸曾在滙豐工作多年,對滙豐有情意結。
趙世曾:滙豐方向正確
卓能集團(131)主席趙世曾是長情的滙豐股東,手上長線持有的都是三、四十年前已買入,「這些是長揸不放,多年來有買有賣,最高的有一百多元買入,去年跌到三十多元,亦有趁低買入。」
他指出,滙豐以往在歐美發展很快,如今重新重視中港業務。而在金融海嘯後,拒絕政府挽救,自己供股集資,讓業務不受干預,做法正確。
到港股升至二萬二、三附近,他利用deccumulator(累計認沽期權)的方法減持,沽了約幾百萬貨,後來滙豐股價調整,他的合約被迫lock out(終止)。「減持不代表不看好,我用deccumulator的方法,想在九十五元出貨,部分在高位減持了,但可能在再調整時吸納;若沽不了的貨,就會當長揸!」

趙世曾目前投資組合中持有最多是滙豐,大部分已揸了三、四十年,平均成本價約為二至三元。
董偉:長線唔會輸
眾利證券老闆董偉一向是匯豐的忠實支持者,自己持有的滙豐只買不賣,並且力轟證券行在金融海嘯時唱衰滙豐。他說,金融海嘯是百年難得一見,所以滙豐才被質低至不合理水平,但在那個時候,實在是難得的入貨機會,他很多客人都有趁低吸納。
「揸滙豐長線唔會輸,我自己都叫客人唔好賣,只有部分低位供股賺了一兩倍的,沽了一部分!」
他認為,滙豐今年業績將有大改善,市盈率將降至十一至十四倍水平,所以八十元附近應可放心吸納。
「歐債危機相信對滙豐影響不會太大,而滙豐未來放眼內地的方向正確,更加有在上海A股上市的概念,前景可以睇好。好多大行都睇百二、百三元!」

董偉認為滙豐今年業績會大翻身,在八十元附近可放心吸納。
後記
香港人看滙豐,總是夾雜感情因素,然而股壇沒有長勝將軍,強如股神巴菲特也有看錯的時候。一次半次失準並不可恥,反之一個成功的分析員,需要敢於面對錯誤,勇於從錯誤中學習;並不是看中時就打鑼打鼓,形勢逆轉就龜縮死撐。
大行也睇錯 里昂看28蚊
除了專家與名嘴外,大型證券行很多也是見淡唱淡,在公布供股之後,看得最淡的是德銀和里昂。德銀指因信貸質素惡化及供股令股份攤薄,調低○九及一○年盈利預測五成九及三成八,目標價更大削三成七至三十七元六角。至於里昂指滙豐股東資金不斷縮水,而且未來還要就滙豐融資增值加撇帳,建議沽售,目標價定為四十一元。
一年以來里昂仍維持滙豐大淡友的本色,不斷建議沽售,並且目標價愈定愈低,至五月底更定下滙豐年內見二十八元。近期評級才稍調升,例如今年一月底將滙豐評級定為跑輸大市,但目標價已比市價稍高。至於德銀去年幾次維持滙豐持有的評級,但目標價都比市價為低,直到今年一月中才突然將建議由中性改為買入,主要由於預期滙豐融資的減值撥備改善,目標價調高至一百零一元。
滙豐與其他股份回報比較
股份 | 成本價(以宣布供股當日) | 現價(元) | 回報 |
滙控(5) | 39.40 | 83.65 | 119% |
中人壽(2628) | 22.00 | 34.70 | 59% |
盈富基金(2800) | 12.48 | 20.50 | 69% |
渣打(2888) | 73.35 | 182.70 | 156% |
工銀(1398) | 3.18 | 5.56 | 79% |
以宣布供股當日股價計,如果持有滙豐並供股,及加上之後派息,一年回報為119%。

渣打重點發展新興市場業務,受歐美經濟的影響較少,因而被市場看好。

去年世紀供股,獲得絕大部分香港股民支持。
專家及名嘴對滙豐的看法
不供派 | 09年3月 | 10年2月 |
股評人胡孟青 | 不建議供滙豐 | 稱趕時間沒有回覆 |
雷曼債券設計人黃元山 | 以往大型銀行供股例破底價,滙豐或跌破十元。 | 未有回覆 |
以立投資創辦人林少陽 | 滙豐股東資金呃秤,財務槓桿比率處危險水平。 | 沒有時間接受訪問 |
理大會計及金融學副教授林本利 | 對滙控管理層十分失望 | 不回應 |
精電行政總裁蔡東豪 | 我不會買滙豐,持有的不會供股。 | 很明顯是睇錯了,是過分悲觀。 |
醫學會投資小組主席許家驊 | 反對供股,因為想分散投資 | 已失去中央銀行地位,國內發展沒優勢。 |
財經評論員王冠一 | 滙控已今非昔比 | 滙豐上半年的盈利中,大部分是炒出來。 |
東驥董事總經理龐寶林 | 供滙豐不如買渣打 | 今年渣打應該會跑贏滙豐。 |
滙盈證券董事謝明光 | 滙豐潛在壞帳多少看不清。 | 管理層未能追上潮流。 |
DBS唯高達董事張天生 | 不應該供滙豐 | 香港有千幾隻股票,睇少一隻都冇所謂。 |
供股派 | 09年3月 | 10年2月 |
股評人陳永陸 | 如果財力許可,就應該供股。 | 今年未必能贏大市,但我多少對滙豐有點情意結。 |
卓能集團主席趙世曾 | 力撐滙豐,並承諾為供股包銷。 | 滙豐不需政府印鈔票挽救,方向正確。 |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教授麥萃才 | 供股後令資本更充裕。 | 股價現時仍有上升空間。 |
眾利證券老闆董偉 | 滙豐從高位跌六成,已反映所有壞消息。 | 80元唔怕買。 |
證券界仍看好最高目標價123元
大笨象滙豐將於下周一(1日)公布業績,綜合各大證券行預期,隨着環球經濟好轉,滙豐○九年全年盈利跌幅料可收窄,甚至有機會止跌回升,下限為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估計,滙豐盈利倒退一成六至四十七億美元;上限為高盛估計,盈利增長三成一至七十五億美元。
作為滙豐大股東之一的RBS,上月十九日發表的報告,將投資評級由「持有」調升至「買入」,目標價更由七十元五角大幅調高至一百○五元。RBS的理據是,環球經濟正處上升周期,滙豐正受惠於地域分布廣泛、規模效應明顯的優勢,而隨着環球息口今年下半年開始上升,擁有龐大存戶基礎的滙豐,有資金成本較低的優勢。
RBS預計,滙豐今、明兩年的盈利均可增長近倍,二○一一年盈利高達一百九十三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另外,隨着滙豐股價回升,各大證券行見好唱好,普遍指滙豐股價可以更上層樓,看得最好的是美銀美林,目標價一百二十三元。該美資投行認為,隨着業務焦點由美國轉移至新興市場,預料明年盈利增長轉強,將滙豐目標價由一百一十八元,調高至一百二十三元。
證券行予滙豐目標價
證券行 | 評級 | 現時目標價 | 供股期間預測目標價 |
美銀美林 | 買入 | $123.00 | $42.91 |
瑞銀 | 買入 | $106.00 | $57.00 |
蘇格蘭皇家銀行 | 買入 | $105.00 | $43.50 |
德銀 | 買入 | $101.00 | $37.50 |
麥格理 | 優於大市 | $100.00 | $35.19 |
高盛 | 買入 | $90.45 | $41.00 |
花旗 | 持有 | $93.03 | $71.00 |
摩根士丹利 | 持有 | $87.00 | $48.15 |
里昂 | 落後大市 | $86.00 | $2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