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市升得急 可入市買REITs補飛
近日環球金融市場的升浪,可以說是前所未見。帶動這一浪大升的動力來源,主要可以歸因於投資者對於回報的渴求。執筆時,報載全球的債券市場中,竟然有高達十萬億美元的資金,是投放在負利率的債券之上。從這個現象,可以看到投資市場其實對前景的看法頗淡:全球經濟不穩,加上又有英國脫歐等政治因素,兼且工資水平難以提升,整體消費力也很可能長期維持低迷。
在這種環境下,反而令任何能夠提供長期穩定收益的資產,都受到市場的大幅追捧。由於市場的思考邏輯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所以導致這一浪的升勢,亦是前所未見。亦正正因為是前所未見,所以現階段也很難去預測,到底升浪能否繼續下去。不過策略上,當然是維持順勢而行,直至出現明顯的反向跡象為止。上周後段,港股的升勢有向外延伸的苗頭,汽車股和金融股兩大板塊,都錄得不錯的表現。不過看法很可能只是趁勢挾倉,升勢未必會很持久。以長期持倉而言,始終是選擇盈利、派息均穩定的股份來買,比較上算。
如果錯失了最近一浪升勢,急於入市「補飛」,基本上一眾房託基金(REITs),會是較好的選擇。從歷史估值的角度來看,以現價計REITs當然不便宜。但是如果從相對估值的角度出發,很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例如當很多債券已經跌至負利率,大約還有3-4%息率的REITs,會變得相當吸引。又例如以本地REITs與性質類近的街舖相比,收租的工序和實得息率,都是買REITs相對優勝。況且現時天氣變化莫測,一時異常酷熱,一時傾盆大雨,對消費者而言,在大商場歎着冷氣購物,會比逛街吸引。而且REITs旗下的商場,多數業權歸一,有大把資源可以搞活動吸引顧客,也是街舖不能相比。所以REITs的估值,絕對應該超越街舖才對。至於其他傳統的收息資產,例如的士牌照,越來越容易受到衝擊,所以資金轉投REITs,亦不無道理。
傳統上,投資者喜歡持有實物資產,作收息之用,感覺較為實在、安心,完全是昔日的經驗使然。只是他們改變想法,接受以REITs作定息工具,持續有大量保守資金流入,也不足為奇。這樣去看,現時的估值也不致太過離譜。所以要追買資產,也是用REITs為上;反而如果買入金融股,中長線中伏的機會不低。因為雖然短期內金融股追落後而相對強勢,但拉長一點它們的盈利、派息轉差的機會,遠大於轉好,所以不宜作為持有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