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子女口角時
廣東人說:「相嗌唔好口」,正正說出了當雙方發生口角時,對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好處。在孩子小時候,他們可能會比較順從,父母說甚麼就是甚麼。當他們一天一天長大,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也懂得為自己爭取時,和父母的爭拗也就會越來越多。

有些父母可能會採取較為強硬的態度,一句「不可以」或「我說怎樣就怎樣」來結束討論。但其實這種以強權主導的處理手法,會令孩子心生不滿,甚至會激發更強大的反抗,對解決紛爭一點幫助也沒有。
有些父母剛好相反,為了不和孩子作正面衝突,他們會盡量答應孩子的各種要求,表面上是皆大歡喜,但卻埋下了一個計時炸彈,就是把孩子過度寵壞,以為只要自己堅持,父母就一定會答應。當有一天他們的要求終於超出底線,父母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也常常會為了不同原因而發生爭拗,以下的解決方案,不妨考慮一下:
(1)先聆聽,再表態
有些家長有既定立場,不讓孩子解釋,便會馬上拒絕他們的要求,令孩子感到不受尊重。所以,不妨先讓他們說出心中的想法,再決定是否應該向他們讓步。
(2)共同努力尋求解決方法
雖然雙方的意見一定會有差異,才會產生爭拗。但如果從中能尋求到一個共識,一個雙方都較能接受的做法,就可以避免繼續僵持下去。
(3)提供另一個選擇
一個跳出爭拗框框的辦法,就是提供另一個選擇給予對方。例如:「今天時間已經很夜了,我不能再帶你去看電影,但如果明天你能盡快完成功課,我可於明晚帶你去。」如果孩子不滿意這個做法,可以請她主動說出另一個選擇方案,讓你去決定,直至雙方滿意為止。
(4)將討論押後
假若討論的氣氛變得很惡劣,而暫時又想不到一個完善的解決辦法的話,不妨將討論押後,例如說:「時間不早了,我們先吃晚飯,然後再討論好嗎?」這個做法,也可讓雙方先冷靜下來,然後更理性地進行討論。
(5)讓步≠投降
假若經過深思熟慮,你認為孩子的要求也不是沒有道理,那麼就算你已經否決了他的要求,也可以毫無芥蒂地收回成命,例如對他們說:「你剛才說的也不無道理,我這次就答應你的要求吧。」讓步,也不等於投降,更加不會有損父母的尊嚴,不必為了堅持而堅持。
(6)事後檢討
在爭論過程中,一般人都只會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看看。無論這次爭拗的結果如何,在塵埃落定後,可以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和孩子冷靜地討論一下,將來再遇到同樣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爭拗,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
處理爭拗場面的智慧,卻不是人人都有。只要經常提醒自己:「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你便不會讓無名怒火,燒毁你的理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