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心唔怕遲
經過三年來的努力,創新及科技局終有機會面世!一九九八年時任特首董建華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希望政府制訂長遠政策,帶動香港成為科技發展中心,可惜這個宏願一等就是十七年。歷程雖然漫長,但我相信「有心唔怕遲」。
過去三年,我的心情如坐過山車,心想一件對香港長遠有利的事情,為甚麼阻力重重?我在不同場合和這個專欄都提出過創新科技對香港的重要性,最近更應邀加入香港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希望有所貢獻。作為科大校長,我接觸過不少滿懷熱誠、創意無限的年輕人,他們不少更嘗試把科技轉化為產業。像大疆創新的創辦人汪滔應用機械控制技術,他創立的無人機公司已成為行業龍頭。這是深具說服力的明證,香港的確可以培養有才能、創意、幹勁的科技人才。
環顧世界各地與香港人口相若的地方,成功例子比比皆是:瑞士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落戶據點;以色列雖然長期面臨軍事威脅,卻在三十年間一躍成為「創業之邦」;國際城市倫敦和紐約也不會獨沽一味集中在金融,當地政府大力引進科技新勢力;甚至歷史悠久的劍橋大學也高瞻遠矚,在一九七五年成立科技園。當然,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提升創新科技,目前在航天、探月、計算機工程、基礎科學、以至醫療、商貿、通訊都領先國際,其中不少以科技創業,亦已發展成為跨國企業。我不禁要問:香港為何不可?

「反對派」有兩個主要論調:他們認為香港的經濟依賴四大傳統行業,行之有效,何須多元化?其次,香港只有近八百萬人,人力資源和能力都難與科技強國匹敵。對於這些消極看法,我想指出世界發展的步伐是不會停下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沒有行業可以歷久不衰;數十年前南韓經濟落後,當地政府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現已成為科技強國。香港究竟要選哪條路?對於那些對香港的創新科技能力存疑的人,希望他們能擴闊視野,深港聯繫的實力絕對可媲美美國灣區。香港擁有成熟完善的法制、基建、專業服務和國際化,配合內地的龐大資源和人才網,潛力巨大。
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標誌着新里程,我對此寄望甚殷,在此提出五點意見:(一)致力建立「敢於冒險,勇於嘗試」的社會文化,給予敢於創新和創業的人士肯定和支持,讓他們成為榜樣;(二)切忌固步自封,鼓勵環球視野,制訂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吸引全球優才來港發展;(三)積極發揮中港優勢,達至雙贏;(四) 創造世界級的平台,鼓勵創新,百家爭鳴,明日的世界無人能料,所謂水到渠成,只要創造有利的環境,創新意念就會源源不絕;(五)大力投資人才培訓和教育,提升科技教育的質素。香港已錯失不少時間,必須急起直追,以勇氣和識見引領香港的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