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大英Blog物館 2015 年 09 月 02 日

黃國英

股壇名嘴,放棄高薪厚職,自立門戶幫客揸鑊鏟搵真銀,信念是「錢可以輸,信心不可輸」。

投資最大心理問題 認知與情緒錯配

交易員教練斯坦伯格,培訓各路操盤手、基金經理,已有十年之久。他坦言各式思維陷阱,早已見慣見熟,可謂處身行為金融學的實戰現場。但他卻同時指出,對交易員影響最大的心理問題,並非眾所周知的不守紀律、思考偏誤,而是他稱作「認知與情緒錯配」的困擾。

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何謂承擔,及背後的重大意義。對不同的事項,作出承擔,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和滿足。因為承擔賦予日常生活一個定錨,才不致每天隨波逐流,不知所措。事業、人際關係各方面,短期、長期的計劃,皆視乎作出何種承擔來判斷。聽來理所當然,背後卻可能出現嚴重矛盾:快樂、好心情,與達成目標的滿足感,可以水火不容。長期的承擔,或許會導致短期極不快樂;單純追求當下的快樂,多會阻礙步向長期目標。這種矛盾,就是認知與情緒錯配。

做運動與節食是長期的承擔,但往往因短時間內的意志力不足,而令計劃前功盡廢,這就是「認知與情緒錯配」。

簡單例子:單單制訂長期計劃,例如運動、改善飲食習慣,就算尚未開始,已能令人充滿能量,這就是承擔帶來的滿足感。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特別是其它承擔遇上困難時,還要繼續執行長期計劃,與短時間內得到歡樂的「新計劃」(例如吃一大杯雪糕)相比,便變得極不吸引。而為長期計劃的犧牲,日積月累,時間越長,越覺反感。

交易或投資,實際上就是資金的承擔。認真投入的參與者,真是慘過考會考,又要分析市況,又要研究宏觀經濟因素,又要觀察地緣政治局勢。當然,狠下苦功後,可以得到兩類報酬,一是金錢回報,及其帶來的快樂;一是自己善用所學,尋找下手對象,再按交易計劃出擊,施展渾身解數,隨之而來的滿足感。

從成功交易員的著作或訪問,可以得知他們對兩者的需求,相當均衡:獲利固然重要,但對於一己的理論框架、手法,同樣有工藝大師般的執著,並引以自豪。相反,表現欠佳的操盤手,只能從利潤取得快樂。兩者有何分別?當正確行為,本身已有自足價值,認知與情緒非但沒有錯配,更可謂絕配。任何投資、投機方法,不免有損失,甚至連環受挫的時期,成功交易員全靠堅守「工藝」的自許,度過短期的痛苦。

相反,純粹「睇錢份上」者,很難接受損失,甚至是波動期間,正常幅度的浮動虧損,也渾身不自在。當這種打擊接連出現,預先準備的交易計劃、策略,就由原本理性認知首肯的承擔,頓成挑動負面情緒的引信,自然想不顧一切地逃避,就好像健身者忍無可忍,衝去將一杯雪糕一吃而盡,別無二致。

當認知與情緒錯配,不論交易計劃如何精細,交易員都不會跟隨;反會嘗試減輕痛苦的做法,如隨意離場、隨意縮短操作時框等。但感覺良好的隨意操作,必將影響長期表現。至於如何處理,之後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