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大英Blog物館 2015 年 04 月 01 日

黃國英

股壇名嘴,放棄高薪厚職,自立門戶幫客揸鑊鏟搵真銀,信念是「錢可以輸,信心不可輸」。

在泡沫市獲利 需定客觀離場機制

「我可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迹,卻估不到人們的瘋狂。」這句股市名言出自科學家牛頓,常被站於道德高地者,煞有介事地批判參與投機的大眾。科學家無端端踩過界評論投機心態,全因有切身經驗:十八世紀初,牛頓所在的英國,曾出現舉世無匹的投機熱潮,炒賣南海公司的股票。正是這次事件後,才出現「泡沫」一詞,可想而知當時盛況。

南海公司由英國一批高官創立,旨在撲水解決國家在戰爭期間累積的國債。整套流程大致如下:南海公司發新股換取人們手中的國債;政府授予公司與南美交易的專營權和繼續付息百分之六。以股換債,財技救國。這隻古代版大國企加新興市場概念股,極速滲透人心,人們已懶理公司盈利不甚了了,前景也只是空中樓閣。大眾瘋狂追逐該股,股價趨升;公司則不斷印公仔紙,周而復始。

快速致富的機會極為吸引,牛頓亦躬逢其盛。他在一七二○年股價上升初期,已投身其中,數個月內,股價幾乎翻倍,他遂賺錢離場。豈料走勢只稍作回氣,最燦爛一段原來才剛開始。股價在更短時間內升得更快,比他最初買入的價位,升了四倍有多。身邊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齊齊大獲其利。最後牛頓沉不住氣,在近七百英鎊的高位瞓身入市,可是這已是升浪最後一段,股價升至九百多英鎊的最高位後調頭回落,同年年底前,跌回起步點一百英鎊。牛頓據報損失兩萬英鎊,已經是他全副身家。

遇泡沫市股民可能興高采烈,但同樣風險也相當高。

如果取態消極,可能結論是列印文初的格言貼在枱頭,發誓永不參加這類遊戲。但這是知其弊而不知其利,一個升近十倍的大浪,不嘗試從中取利,是否很浪費?有專門研究操作手法的機構,就搜集了現代十二次金融泡沫,嘗試測試有沒有方法可以既參與其中,又可以正數離場。這十二單泡沫入選條件極為嚴格,每單都是如揸到尾實際回報(扣了通脹)為零,波動性極大,高位下跌超過六成,名單如下:美股(1920-32;1946-84;1992-08)、日股(1981-99)、美元(1979-92)、英鎊(1979-85)、日圓(1983-90;1992-98)、黃金(1970-99)、石油(1962-99)、鎳(nickel)(1979-99)、可可(1970-99)。

研究發現,即使是最最最低能的順勢投機法則,都可以大幅改善表現。根本不是甚麼神奇秘方,例如長期的均線,或高位跌某一百分比走;或跌穿某一低位走,不太重要。重點是每單泡沫高位跌六成,通常都是一到兩個浪內便完成,只要稍一遲疑,便為時已晚;但如果有既定機制,避得過主力的一劫,在這十二次長揸得個桔的泡沫中,每年回報可以多六個百分點,身家波動度也大降。回顧上列清單,隨時以十年計,一年六點不可謂少。

那麼如果有人坐時光機,告訴牛頓此一要領,歷史將如何改寫?研究指求其用長期均線,九百多鎊跌到六百一定離場,肯定不用輸身家,可能連那句名言,也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