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大英Blog物館 2015 年 03 月 04 日

黃國英

股壇名嘴,放棄高薪厚職,自立門戶幫客揸鑊鏟搵真銀,信念是「錢可以輸,信心不可輸」。

善用槓桿 增加回報分散風險

投資時使用槓桿,向來被視為不智的冒險。但近年低息低回報的環境持續,很多機構投資者已着力研究,如何與槓桿化敵為友,增加回報之餘,風險非但不等量增加,還要相對下降。

傳統的資產配置決定,相當一板一眼:例如最簡單的股、債組合,進取者全部買股;保守者全部買債,各得其所,搞掂。但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波動性太高;一是回報不足。雖然過去一年債券大升,但長線以兩、三年為限,股票的回報還是較高,不過其波幅也更大。有道是大可分散投資,不持全股組合那麼極端,加入一些債券,股跌時債可能反升,便可降低風險。問題是這種分散並非平時增加風險/回報類似的個股那一種;加入風險/回報均較低的資產,會令原先組合的風險/回報同時下降。如此一來,投資者便跌入兩難之中。

若投資組合加入如石油等商品,必然增加組合的波動性,可加入槓桿以平衡風險。

動用適當的槓桿,便可打破上述的兩難局面。首先要找出自己認為風險回報比率最理想的資產類別比例,然後動用現金加槓桿去買這個組合。目標是將回報推至全股組合的水平,但因為已分散風險,即使槓桿後,整體波動性還是會比全股組合優勝。

又例如想在組合中同時納入股、債、商品,如果各三分一注碼,基本上組合回報會被商品「騎劫」,勝負完全視其升跌;怕風險只買少少5%、10%錢,則只是搵自己來玩。若然加入適量槓桿,便可以兩全其美:原本注碼三分一買商品,三分二加槓桿買債、股,那樣商品好景是可提供「騎劫」式回報;失利而股、債盛行時,股、債的注碼又大到足以抵銷商品的損失有餘。

想明白了,槓桿亦非那麼可怕,只是一種要小心處理的利器。要小心的有幾方面:第一是槓桿水平。如決定用兩倍槓桿,買入分散後的組合,大概尚可接受。但如果認為某種策略、組合往績風險很低,動用數以十倍槓桿的工具來買,則出事的機會大增。

第二是選用的資產,應該集中用流通性高的類別和工具。動用槓桿操作的死亡漩渦,就是資產下跌卻全無承接,提供融資的一方又落雨收遮,提高保證金、甚至不再提供融資,令跌勢更加火上加油。所以最好只考慮出入容易,廣為投資者接受的資產,才好用槓桿操作,有對沖渠道則更佳。

第三是要設定離場機制。資產之間的互動隨時有可能改變,例如金融海嘯時,有一段短時間是所有資產均同時下跌。由於組合有動用槓桿,單單咬緊牙關,是不能解決問題。應該設定不同的離場點,當組合成員同步出現損失時,依次降低槓桿縮注,直至情況穩定為止,才逐步加回。

雖然槓桿操作有其成本,而且運用上更費神,但可以提升回報之餘,將整體風險更為分散,可算是除笨有精。有意精進操作的長線投資者,可以從這個方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