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奶癬
中醫稱奶癬為「胎斂瘡」,相當於嬰兒濕疹。嬰兒濕疹因發生在寶寶喝奶的時期,且有些寶寶一喝奶就濕疹加重,所以俗稱「奶癬」,但此「奶癬」並非真的是「癬」,如果用治「癬」藥來治療嬰兒濕疹,病情必會每況愈下。

過敏性疾病
「奶癬」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過敏性疾病,是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急性濕疹,好發於顏面及皮膚皺摺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情況下,輕症者可以在短期內治癒;頑固者常有奇癢難忍,久治不癒,若處理不當,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中醫學認為「奶癬」患者多屬先天性過敏體質,約有四分三的患者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過敏性疾病的病史。此外,若母親懷孕時多食辛辣煎炸、魚腥發物,或情緒煩躁、肝火內動,皆會遺熱於兒。成因除有一定的遺傳性因素外,「風」、「濕」、「熱」三邪成因亦常見。
「風熱型」:皮膚表現為丘疹、紅腫,散布或密集,疹色紅,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因抓癢常見出血,多見於面部、身軀及四肢。
「濕熱型」:皮膚起初形如粟粒,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搔癢無度,潰破則流水,常使患兒躁煩,睡卧不安。
生活要點
「避」:
避免接觸可疑的過敏原,對塵蟎過敏者避免使用地毯、不要把毛公仔作玩具、不可養寵物。
「替」:
(1)食物:若患兒對某些食物過敏,如對牛奶過敏,可選用低敏配方奶粉、羊奶或豆奶替代;如對雞蛋過敏者,可用肉類或豆品類取代補充蛋白質(一歲前盡量避免進食雞蛋)。
(2)洗劑:洗澡、洗頭、洗衣液等必須用過敏人士配方替代,減少與化學成分物質的接觸。
「忌」:
如嬰兒對母乳過敏,母親餵哺期間忌吃腥發、奶品和蛋類食品。
「移」:
盡量將家裏的花卉盆栽移置室外,減少患兒接觸。
食療篇
參薏健脾湯
功效:健脾養血、去濕止癢。
選材:太子參2錢、白術2錢、桑椹子3錢、茯苓2錢、生熟薏苡仁各3錢、山藥2錢、粟米鬚2錢、炒扁豆5錢、燈心草2錢、龜板1両(先煎)。
做法:
(1)將所有選材洗淨(龜板除外),放入煲內,加入約3碗水,浸約30分鐘。
(2)將龜板放入另一個煲內,加入約3碗水。
(3)大火煲滾(2)後,再轉中小火熬約30分鐘。
(4)後將(1)加入(3)內,轉大火煲滾,後再轉中小火熬約30分鐘即成。
服法:每日一劑(可翻煲),溫服,連服三天。
備註:嬰幼兒皆可飲用(或可向閣下中醫師查詢)。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