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
生育孩子的過程,每個人也一樣。教育孩子的態度,卻是人人不同。父母們不同的教導方法,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令父母與孩子的連繫出現不同的強弱。

以下,就是最常出現的四種相處模式:
1.鞏固模式
這是父母與子女間聯繫最強的一種。
孩子對父母有十足信心,知道當他需要時,父母一定會很快給予他所需要的;這類孩子,相比其他孩子,他們和朋友會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第一次送他們上學時,情緒或許會顯得不安,但若有大人從旁安撫,他們的情緒會很快回復平靜。
要建立這種親子模式,父母必需:
(a)當孩子出現問題,例如:肚餓、不適、受到驚嚇等,父母會很快給予適當的支援,而當中的過程也是在愉快氣氛中進行。
(b)對孩子的情緒保持關注,他開心時,你陪他一起開心,他不開心時,你盡量給予安慰。
2.不投入模式
這種模式中長大的孩子,會很早就適應獨立,除了不太需要大人協助,他們的情緒也較易波動,經常會做出一些侵略性行為,如推撞、咬人、尖叫等。
對於照顧他們的成年人,他們不太倚賴,和他們的感情也很疏離,就算父母不理他們一段時間,也不會產生不安或掛念情緒。
這種孩子之所以有這種態度,主要因為:
(a)父母通常很遲才回應孩子的需要。
(b)父母經常不在身邊,或長時間由不同的人照顧。
3.不肯定模式
這也是一種不太鞏固的相處狀態。
孩子會十分需要大人的關注,而為了達到這目的,他們會扮得比實際年齡更細小,情緒也不太穩定,容易哭泣和發脾氣,最主要是希望藉此吸引大人的關注,每當父母要和他們分離,例如:上班、上學等,他們都會有很大的傷痛情緒,而且維持很長時間。
這種模式的出現,主要因為:
(a)BB時,父母對他們的需要,有時回應,有時因為種種原因而漠視。
(b)對孩子的種種情緒變化不太敏感,也不太關心。
4.散亂模式
孩子和父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相處方法。
他們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行為,表達能力也比較弱,對於其他人的感受,通常不太了解,而他們的想法,也會令旁人摸不着頭腦。
這種孩子的產生,是因為:
(a)在嬰孩時期,父母對他們的需求,都是沒有甚麼回應。
(b)他們可能出生於破碎家庭,甚至在家中被人虐待,從來沒有人理會他們的感受。
父母們,怎樣的因,就有怎樣的果。
你又想有怎樣的下一代呢?
就由今日開始,好好調教你自己的教育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