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活出擊 輕裝上路 散戶隨時勝大戶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新作《以小勝大》,風評只算一般。書中以「大衛戰勝歌利亞」作主軸,描繪巨人歌利亞為肢端肥大症患者,半盲兼行動困難;牧童大衛的彈石,威力則如點四五手槍,頗有穿鑿附會之感。數千年前的傳說,實難視作科學真相。但書中轉載學者研究近二百年戰爭史,則較具參考價值。
若問過去兩個世紀,每當大國與小國打仗,前者人口、武裝為後者十倍或以上,大國取勝機會有多高?直覺的答案,是就算沒十足把握,也有九成九。但據學者統計,「只」有七成。換言之,「大隻」勝算較高,卻不如想像中高。弱者賴以一博之法,就是不照強者設定的間限來打,而用盡一切非傳統戰術,例如游擊戰,最終癱瘓對手。不按牌理出牌的弱手,戰勝率可大幅提升至六成。即是碰上這類難纏的小敵,大國輸面更大。

散戶的注碼較小,投資可較為靈活,隨時可跑贏大戶。
最佳例子之一,是「沙漠梟雄」、「阿拉伯的勞倫斯」(T.E. Lawrence)。勞倫斯為英國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帶領阿拉伯人抗擊土耳其軍。阿拉伯人多是部族成員,連槍都未開過;對家乃是人多勢眾,裝備精良的正規軍。勞倫斯卻看出己方的優勢,就是速度和耐力,也佔地利。阿拉伯人善於在沙漠尋水源,所以只要配步槍、彈藥、少量食水和麵粉,就可長期行軍。他們神出鬼沒,專攻土軍鐵路、通訊網。其得意之作是突襲阿喀巴:土軍原本只防備英軍主力自水路入侵;豈料阿拉伯軍卻在炎夏橫越整個沙漠,迂迴六百英里殺到,結果殲敵過千,己方僅折兩人。
既然靠出格的打法,就算實力為十一之比,都有獲勝希望,為何非所有弱者,都照辦煮碗?北越將領武元甲、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華盛頓,都曾犯錯,過早打正規戰,導致接連失利。弱者不肯用奇兵,因為過程太辛苦。勞倫斯橫越沙漠一役,將士捱盡酷熱,還被蛇咬,輕裝下無藥醫,只能紥住傷肢唸可蘭經,繼續行軍。所以不認知自己的絕境,弱者少有把心一橫,改行非常道。
小投資者面對大型機構,優劣同出一轍。機構的強項是資源,有萬倍於散戶的人力物力,用常規的方法與之競爭,讀財務報表、估盈利,沒有出路。但一體兩面,散戶最大優勢,就是輕身、靈活。巨無霸機構,下決定要經冗長的投資委員會審批,地域、對象、注碼重重設限;操盤手不時被迫跟大隊,因為不跟而跑輸,職業風險很大;或因故焗買焗沽某些股票。散戶出入市場,一秒即成,這些軟肋均可善用來取利。但有得打不代表舒服;靈活也要避免變成求其。機構規章看來死板輸蝕,但實質有其保護作用;不受限的小投資者,要有更大的定力,拒絕不合適的「機會」;更果斷的決策,爭取時間判定去向。不可輕視當中難度,但絕對有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