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私被充公 280萬元乾鮑等死
海關早前緝獲一批報稱枕頭、實際是每隻直徑三吋長的貴價南非乾鮑魚,貨主以虛假資料作掩飾,企圖將該批總值二百八十萬元的乾鮑魚經香港運往內地,如能成功可逃稅達八十多萬元。
本港執法部門每天緝獲的走私物品五花八門,一般情況下,待案件審結、法庭判予充公後,政府物流服務署會盡快安排公開拍賣,收入撥歸庫房。但即使該批乾鮑魚如何矜貴,在現行規例下,卻只有「死路一條」。
海關發言人解釋:「不論價錢多少,被充公物品只要屬食物類別,都會以成分不明、不清楚來源地及公眾衞生安全為由統統銷毀。護膚品、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等,因會接觸到人體皮膚,情況與食物一樣,一件都冇得留低!」
其實九九年之前,政府為免浪費,在充公走私香煙後,仍有安排公開拍賣,條件是買家只可運到其他國家或地方的免稅區出售。政府其後發覺充公的走私煙大多成分不明,擔心質量有變會食壞人,寧願放棄有關收入,改為全數銷毀。
至於九○年起被香港列為違禁品及禁止貿易的象牙及象牙製品,本港執法部門至今共充公了二十八噸,市值達四億元。最近政府為表明決心遏止非法象牙貿易,及向市民宣揚保育瀕危物種的信息,除把小量充公象牙及象牙製品送給學術機構作教學及展覽用途外,其餘公開接受「死刑」,一把火銷毀。


海關早前緝獲大批走私南非乾鮑魚,每隻直徑三吋長,惟因屬食品類別,一經法庭判處充公,必須全部銷毀。

負責處理充公物資的政府物流服務署,每隔兩周進行一次拍賣,吸引不少想執平貨的買家競投。


政府早前公開銷毀二十八噸走私象牙,獲保育團體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