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舟競渡
端午節期間,我出席了在西貢舉行的龍舟競渡盛會,除了應邀作頒獎嘉賓,主要是為科大的「同一科大」龍舟隊打氣。科大有幾隊出線隊伍,其中有兩隊在初賽打入三甲,比賽能夠完全體現「同一科大」的精神,團隊中的健兒包括不同國籍的學生、校友及教職員,大家為着共同目標,無分彼此,亦無懼酷熱天氣警告,一條心向着終點揮槳進發,這種「同一科大」精神比獎牌更為寶貴。賽後,我們一同分享燒豬,一同慶祝端午節,大家暢所欲言,這是充滿活力的派對。其中一位參與比賽的內地畢業同學,帶着興奮的心情告訴我已獲Google聘請,很快便到矽谷上班,又一個work hard,play hard的好例子!科大已開設水上活動中心,這實是最佳的配搭,相信世界沒有太多大學校園像科大般坐落在如此美麗的海灣旁,我相信科大師生將會更好好善用這個地理優勢,透過不同的水上運動,享受活力充沛的校園,更希望透過競賽,培養出團隊精神。

其實,香港多處都舉辦端午龍舟比賽。西貢就是其中一個主場,也是該區每年一度的盛事。科大既然位處西貢,我當然要參與其中,感受熱鬧的節慶氣氛。西貢四處張燈結彩,來自社會不同界別的參賽健兒身披七彩繽紛的戰衣,鬥志高昂,當中包括大學隊、消防隊、大企業如中電、港鐵,當然還有不少來自西貢的村民,鑼鼓聲此起彼落,來趁熱鬧的市民擠滿看台,不斷吶喊助威。賽事大約在下午二時結束,西貢區議會主席吳仕福先生(人稱福哥)及高永文局長等主持頒獎,我亦負責頒獎給中電隊和北潭涌村隊,獲獎隊伍固然興奮莫名,而其他參賽隊伍及啦啦隊都全情投入,平時已經十分熱鬧的海鮮街更擠得水洩不通,彷彿把整個西貢社區凝聚在一起。
回想少年時在阿公岩生活,每逢端午節必定走到譚公廟看比賽,順便游龍舟水,那個時候扒龍舟、吃糭就是端午節的例牌節目。未想到事隔多年,這個已有二千年歷史的中國民間傳統活動,在香港已發揚光大,不但在香港多處有賽事上演,更逐漸走向國際化,規模愈趨龐大。國際龍舟聯合會自一九九五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龍舟錦標賽,讓全世界有機會接觸及體驗這個中國千年傳統習俗。上星期天,尖沙咀便成為國際龍舟邀請賽的場地。澳洲、美國、韓國、日本及中國內地都派出最強的隊伍角逐殊榮,引來大批觀眾,甚至有電視媒體作現場直播,有些隊伍更穿起奇裝異服,創意新穎,令在場人士猶如置身嘉年華。
隨着社會發展步伐日益加快,不少中國傳統民間特色其實已被簡化,甚至淡忘或逐漸失傳,而龍舟競渡活動卻深受各國歡迎,也是本地市民大為期待的年度盛事。這些傳統不僅帶着無窮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內涵,更重要的是能維繫團結精神。香港作為一個糅合中西文化的國際都會,我們必須悉心保存歷史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好好守護民間傳統的寶庫,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