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後衝出鯉魚門 巴黎搞crossover
李楚洳是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培養的首批年輕藝術工作者,年僅二十三歲的她最近衝出香港,到巴黎羅浮宮開展覽,把香港新生代的創意帶到這藝術之都。
她的展覽,是中法建交五十年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有別於一般外國人對中國藝術家的想像,李楚洳帶去的並不是傳統chinese doll式的中國風,而是她自創的「相中畫」藝術。當地文化界對這個年輕長髮姑娘感覺新鮮又好奇,電視鏡頭圍着她轉,當地媒體亦有報道,令李楚洳有點受寵若驚。
李楚洳剛在港大藝術系畢業,正在唸碩士。她擅長以黑白相片做畫布,然後繪上油畫,把自己眼中的影像和內心想像結合起來,無論色彩或構圖意念,都是相當新的視覺衝擊。
其實今日創作已相當天馬行空,往往不再使用單一水彩、油畫、雕刻或拍攝,而是多種途徑crossover,再加入電腦科技。李楚洳興致勃勃的解釋她的創作過程,首先要選擇一張或多張照片運用電腦處理,按自己心意拼合,有時調校一致的角度、光暗,再打落油畫布上,之後再在上面畫畫,給人相中有畫、畫中有相的感覺。

在羅浮宮展覽開幕式上,李楚洳與法國蘇富比拍賣行行政總裁Guillaume Cerutti(左),及香港收藏家翟建民(右二)合攝。
李楚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覽,要數和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父親、第一代玩具大王林亮合作。林亮早年靠生產經典黃色膠鴨仔玩具起家,建立其玩具王國。李楚洳將三張維港相片加工,再在水面上畫了幾隻林亮公司的招牌玩具鴨仔,以「相中畫」方式,令膠鴨仔好似喺維港度暢泳,非常有趣。撞正去年在香港掀起黃鴨仔熱潮,林亮更親自去剪綵並捧場,令李楚洳人氣提升不少。
她的作品不乏社會議題,表達她對事物的看法。例如上圖的《中國夢》慶祝香港回歸十六周年,令人有不同的想像空間。此外,她有幅《高處未算高》,是畫世界各地的摩天大廈,前面一隻長頸鹿和一個非洲婦女對視,很有幽默感,另一幅《角鬥》,背景是立法會,有兩隻鹿在角落,意境不言而喻,而《燒銀紙》背景是燃放煙花,很有警世意義。筆者卻最喜歡《大陣象》;背景是廣東道,大象鼻子勾的是信用卡,活像自由行的人潮,帶出自由行帶來經濟效益,也揭示香港的承受問題。
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新一代藝術工作者,說起夢想,李楚洳很明確的在一步步實踐中,在羅浮宮的展覽,可以說是夢想的第一步,「一般人總覺得中國藝術總與傳統的水墨畫等形式聯繫在一起,作為一個來自中國香港的『破格』藝術工作者,帶去的是不一樣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