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09 年 08 月 04 日

激進為私利 玩死立法會

反對派議員為求保住議席,玩「激進」樂此不疲,到頭來招來公眾不滿,令立法會的滿意度僅得一成。

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對政府施政有彈無讚,動輒斥罵得狗血淋頭,而自己就裝扮成正義化身、人民英雄,在議會內不放過任何表演「為民請命」的機會。他們這麼一套玩法,本應可以討好廣大市民,贏取分數,可是,實際的民意取向,卻與他們的意圖相違,市民普遍厭倦甚至憎厭立法會表現,議員的「七傷拳」傷人亦自傷,而且自己傷得更重。這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已成為香港一大隱憂。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最近做了一次民意調查,了解公眾如何評價立法會,結果顯示有32.3%市民不滿意立法會過去一年的表現,滿意的只有10.9%。一般而言,外國政府和國會的支持度如果低於兩成,紅色警號便會響起,現時立法會不僅跌破了這危險線,甚至落到一成的水平,可說已陷入民望危機。

民調亦詢問市民對議員表現的看法,由結果可見,立法會民望之所以如此低落,完全是議員們咎由自取。調查發現,39.5%市民認為議員「過於激進」,顯示部分議員以粗暴言行沒完沒了攻擊政府,只知破壞全無建設,已令愈來愈多市民感到反感,從而對立法會整體打極低分。

不滿的種子其實早在新一屆立法會開鑼後不久就種下。今年初,議事堂內便不斷出現「言語暴力」,以至近乎肢體侵犯的動作,四月初中大的民調已顯示,不滿立法會的市民比去年十月時急升十四個百分點。到最近幾個月,立法會運用「特權」先後調查雷曼迷債事件和梁展文事件,一些議員以侮辱性語言「盤問」證人,未審先定罪,也令不少市民覺得議員霸氣凌人,對立法會的印象變得更差。

議員的激進表現,既損害了立法會的公眾形象,政府也為了避免受攻擊而過度設防,造成施政步步為營,甚至卻步不前,但對這些議員而言,立法會民望危機與政府施政困難與他們全不相干,因為他們心中另有一個盤算:「只要我能掌握當選的票數,穩住支持者,討到他們的歡心,就可繼續保住席位。為此,騷一定要繼續做下去。」

真的,以現時的選舉制度,議員只要拿到三、四萬票,就有機會取到議席。他們知道擁躉都希望自己出位「砌」政府,以宣洩對生活的不滿,只要做到這點,便有把握再贏。所以,這些議員視立法會為表演的舞台,做騷多於做實務,謾罵多於建設,特權變成濫權,不講道理不求客觀成了常態,結果愈走愈過線出位。

為了贏得選舉,為了保住勢力,他們除了時刻不忘表演,還會着意擴大立法會的權力,以展示自己的肌肉。近期立法會頻頻運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設立專責調查委員會,召大批官員、商家和市民「上庭」受他們審問,同時又屢次提出私人法案和休會辯論,目的就在於此。

反對派議員玩這「權力遊戲」樂此不疲,卻沒有想到,如此下去對政制發展有多大傷害。

立法會是政制的重要構成部分,本應發揮正面和積極的監督角色,但部分議員為了政治私利,把立法會變成一團糟的鬥獸場,形成行政與立法的不正常對立,政府施政既受阻,立法會運作效率也因政府採取消極態度而大減,到頭來將嚴重破壞這個機制,形成制度內的病態。

面對這隱伏危機,中央當然不想病態惡化下去,造成政治不穩,損害一國兩制,可能對政制民主化採取較保守的態度,結果令政改的步伐放慢。自稱為「民主派」的議員為了達成自己圖謀,成為了香港民主建設舉步維艱的「元兇」,實在是極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