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BBQ的大結局
看無綫電視劇的感覺,有點像觀看以前的(一支英格蘭足球聯賽的球隊)温布頓踢波一樣──某些set pieces(即經常重複,時常練習的招式)雖不漂亮,但相當奏效。相信正因為好使好用,所以用過一次之後又再用,不斷重複。就算觀眾看厭了(甚至開始取笑電視台),亦一樣照用。
我想說的是,不要低估了電視劇在大結局那一集完場之前,安排劇中眾角色在郊外燒烤的一場戲的重要性。老套是老套了一點,但勝在觀眾受落。
又或者是在結局的最後一場戲,因失去愛人而心情低落的主角在沙灘漫步時,忽然有人擦身而過,回頭一看,似假亦似真的故人重逢,這種拍攝大結局的手法,也很重要。同樣,這樣的處理手法毫無新意,但好在「簡單、經濟、功效快」。

不錯,我們早已多次看過大致上相似的電視劇大結局,但這不會影響觀眾的反應。我們需要明白,電視劇觀眾本身其實也不太習慣不是熟口熟面的結局;在某個意義上,他們可能較諸幕後製作人員還要保守。可以預測的結局不會趕走觀眾,相反太過出人意表的,反而會令他們無所適從,不知怎樣理解劇情如何發展下去。過去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太過出乎意料之外的劇情、角色,基本上不太適合他們的口胃。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看不懂的話,便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口碑欠佳,肯定會影響收視。而對幕後製作人員而言,這是萬萬不可犯上的錯誤。
所以,那些老掉牙的、觀眾早已看過無數次的結局安排,雖全無新意,但好處是一看便明,給人一個十分清楚的訊號:劇情已發展至最後階段,大家準備散場。
究竟廣大觀眾喜歡還是不喜歡《師父,明白了》,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我感興趣的是這套二十集的電視劇,根本到了第十九集便無以為繼,大可提前結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第二十集大結局基本上就沒有甚麼劇情進展可言,要勉強「拉布」至最後一分鐘,以完成這件艱巨的任務。而在這個「拉布」的過程之中,編導和觀眾都感到吃力:前者要在沒有甚麼再需要向觀眾交代的情況下,繼續講故事;而後者則明知結局即將出現的情況下,勉強表現出(好像)很有耐性的期待有一些事先未有充分準備的劇情發展。但實際上,無綫電視劇一向以不會令觀眾措手不及的製造手法見稱,所以觀眾其實已沒有甚麼好等待的了。
問題是:這是一套古裝劇(關於最後出現時裝這一點,大家無謂太過認真,去討論這種隔世情緣的劇情,是否太老套),要安排一次郊外燒烤,實在有一點困難。 但失去了使用set piece的機會,就真的有點不知如何是好。拖拖拉拉,幾經辛苦,才捱至夠鐘─編導和觀眾都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