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名人薈  > 名人專訪 2009 年 08 月 06 日

晴常在 陳晴

前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女兒陳晴,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每星期會到海洋公園探望她口中的「老友」,如熊貓、海豚、金剛鸚鵡等,訪問當日,她見到見慣見熟的大熊貓樂樂和盈盈,隔着玻璃窗向牠們揮手大聲打招呼講「Hello!」

四個月前,陳晴為了寫新書「兩晴相悅」,辭去美林財富管理投資部總裁一職,逾百萬的年薪,不及在臥龍認養的熊貓晴晴吸引,「我會愛晴晴和牠所有的同類,不會放棄為熊貓爭取幸福家園,我要將晴晴和我的親身經歷故事話畀人聽,用情去感動人。」

三十七歲的陳晴,講起動物仍一臉天真,她自言已成為了別人心目中的熊貓代言人,她笑說:「書展有個小朋友指住我,叫我『熊貓』,原來他看了我的新書報道,剪低叫媽媽帶他來買書,盛智文更會叫我做Panda Queen。」

兩晴相悅

陳晴為看熊貓,不介意同成班遊客迫,她以流利的廣東話說:「牠們有好多Fans,哈哈。」她的心願是希望早日為受四川地震影響的大熊貓重建家園。

前年五月,陳晴以保育基金主席身份,到四川臥龍作交流,同時以數十萬元,終身認養了一隻熊貓,取名「晴晴」,從此以母女相稱,「我的『晴』是父親改的,當時是七十年代,代表希望文革永遠過去,雨過天晴。我希望晴晴可以有更多福報,有雙倍的晴朗天空。」

陳晴講述初見出生一百日的晴晴,經歷相當神奇,原本被其他人抱得不安而掙扎的晴晴,在陳晴的懷裏,突然變得平靜,一雙小手攬着她的頸,舐得全身濕透,「是緣份,見到晴晴有似曾相識的顫動,難以言表,好震撼。」

因為母愛,四個月前,她放棄高薪厚職,辭去美林(亞太)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部總裁一職,每晚十一時到凌晨四時,開夜車趕稿寫自己與晴晴的故事,把晴晴在四川大地震失蹤和受傷的感人經歷重現紙上,更重要是為籌款開源,「金融海嘯後好難籌錢,希望可以籌到六位數字,準備出簡體版和英文版,寫書可以滿足自己心願,可以帶出人與動物之間的愛、付出和承諾。」

母親遺傳

陳晴家裏養了三隻狗、一隻鸚鵡,她的愛心是遺傳自任醫生的母親許仁懿。原來陳母不時收養受傷的動物如貓、狗、雀仔和猴子等,將牠們的病醫好,再幫牠們找新主人,「媽媽在鄉下,養過一隻馬騮,會幫她掃地做家務;又養過隻雀仔對翼斷了,康復後飛走,之後自己又飛返來,打開個籠都唔肯走,牠最鍾意在我寫作時,飛到我肩上唱歌。」

陳晴不時與海洋公園的金剛鸚鵡大Mic出席各類型的慈善演講和表演,最深刻是兩年前的熊貓基金慈善晚宴,她說:「當時我好凍,牠把一邊翼張開,蓋着我的肩膀,為我保暖,真是好感動,好有靈性。」

陳晴喜孜孜說着與動物之間的相處事迹,彷彿在聽伊索寓言的童話故事。她試過將自己和一隻狗,關在一間屋內三日三夜,寸步不離,這三日她沒有梳洗、沒有更換衣服,一起吃同一樣的食物,一起玩,一起睡,她還學會以狗的方式回應對方,讓牠感覺到自己的愛心和善意。旁人或許會覺得神奇,陳晴卻強調真有其事,「我相信遠古時期,曾經有種語言是相通,隨着社會進步,人類慢慢遺忘本能,佛經說:『眾生平等,萬物皆有靈性。』Chanel(西施狗)今年十一歲,好有靈性,由美國帶返來,我們之間唔需要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知我想做乜。」

小熊貓晴晴大搖大擺坐在陳晴的腿上飲奶,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事後保育員表示熊貓很少會爬到人身上,此舉是十分罕見。

晴晴大個女,力氣大了,不能像以前般抱在懷裏,晴晴對圓形的物件特別感興趣,陳晴每次探囡囡,會帶各色的球,有沙灘球、籃球、排球、足球和壁球。

早前的新書發布會,陳晴(右三)的面子不小,有好朋友劉鳴煒(左一)、紀文鳳(左二)、霍震霆(左三)、林鄭月娥(左四)、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區璟智(右二)和盛智文(右一)等親臨支持。

陳晴不時帶狗隻出外遊山玩水,十個月大的白色西摩犬Solaia(右),試過在城門水塘見到牛群,牠竟走去牧牛,將牠們趕至一圈圈,十一歲的西施狗Chanel(左)從美國帶返來,彼此不需要語言,已明白對方的心意。

父親身教

陳晴接觸動物時,會先觀察和了解牠們的習性和喜惡,「好似我摸晴晴的耳背,牠的腳掌會向上翻起,代表牠喜歡,如果我知道動物有不安的情緒,便會避開。」

母親帶陳晴接觸動物世界,父親陳佐洱則教她做人道理。陳家有三條家訓:尊敬長輩、自食其力和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可見陳佐洱着重女兒的品德,甚於一切。兒時的陳晴,曾偷摘鄰居的枇杷樹上的枇杷,被父親知道,要她即刻向鄰居道歉,並歸還枇杷。「爸爸對我是身教,他覺得人首先要做個好人,連人都做唔好,就唔好大野心做其他事。」

陳晴視父親為最知心的朋友,經常結伴行書店,父女最愛看古詩古文和人物傳記等,她連志願,亦會跟着父親轉,「我是父親的小尾巴,他跑到哪裏,我都會跟着,他做記者時,我就想做記者;他做編輯,我就想做編輯,之後他做外交官,我又想做。」

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畢業的陳晴,看準當時國家經濟發展起步,要求出國讀書,在美國加州蒙特羅大學,修讀國際經濟學,除了學費,沒要過家人一分一毫,自食其力,打工賺生活費,做過助教、三胞胎的保母、洗車、遛狗等,外表柔弱嬌小的她,內裏挺硬淨,「一個人的視野幾大,要看個人的經歷,去到美國最好跌幾吓,犯錯都唔怕,最緊要識企番起身。」

留美首半年,她在咖啡室做兼職,曾被流浪漢打劫,令嬌生慣養的她,一度想打道回府,「我經常照顧那位流浪漢,用汽水樽篤住我背脊,我以為是槍,身上得幾十元都被他拿去。我無恨他,只覺得他好可憐。」

幾個月後,陳晴再次遇見打劫她的流浪漢,她回家拿了兩件羽絨褸、一袋麵包和五十元給他,「去打劫的人覺得人生是無希望,他們需要人引導返正途。」

在九四年大學畢業禮上,陳晴獲矽谷的惠普(Hewlett Packard)高層兼校董賞識,力邀加盟,不久即由北美區顧客服務中心主任,晉升至總部網絡市場部總經理,六年後返港工作,又獲小小超李澤楷羅致任電訊盈科副總裁。任電訊盈科副總裁期間,母親因鼻咽癌去世,臨終前虛弱得不能走路,「我抱着她唱歌,就如小時候她抱着我一樣。」

陳晴自小愛纏着爸爸陳佐洱,剛滿周歲的她被爸爸抱着,笑得多燦爛。

陳晴一家四口,左起是媽媽許仁懿、陳晴、爸爸陳佐洱和姐姐陳曦,感情非常好。

拒拉關係

陳晴與現居北京的父親陳佐洱,每日通電,互發電郵,發生甚麼事都會第一時間通知爸爸,「我們好親密,我好鍾意跟他後面學嘢,又會嗲嗲他,爸爸是我的最好朋友。」

喪母是陳晴一生中最大的痛,幸得當時的老闆李澤楷的鼓勵,她開始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去山區扶貧、到公民教育委員會輔導迷途青少年,以大愛去撫平內心的傷痕,愛令陳晴受盡苦楚,亦豐富她的生命,「我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是用情太深,現有一個好特別的人出現在我生命,總之我是惜緣的人。」

兩年前,她轉職到美林(亞太)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部任職總裁。「投資銀行工作好忙,我淨係睇股市,睇完香港,收工又要睇其他市,無得放工。」

她選擇做金融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希望可以靠自己去證明工作能力,並非靠父親拉關係。「Banking是很個人的工作,無得靠人幫你,不會因為你是邊個個女。做得好是應該,做得唔好會畀人鬧,但我不會介意,因為這是事實。我唔會同人比較,只會同過去的自己比較。」

陳晴把握時間過好每一天,她相信輪迴,相信要做有意義的工作,今世才不枉為人,「我一生下來,就是邊個個女,唯一keep住是陳晴是一個好人,對得住自己。只為自己而生活,是好浪費,好自私的。」

陳晴不論有多忙,也堅持每朝六時起牀,到天台練劍。她的寵物會排排坐做觀眾,「鸚鵡Bon Bon會叫我good girl,我跌劍時,又會叫哎呀,好得意。」

五歲開始學芭蕾舞的陳晴,幾年前拜師少林寺總教練釋延康,每日早晚練功,相當勤力,「師父肯收我為徒已經好好,他話我基本功唔錯,一字馬、旋轉空翻都做到,學功夫是受查伯伯(金庸)影響,他是我的寫作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