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書寫人生 2009 年 08 月 07 日

蔡子強

時事評論員。寫了半生政治評論,自從某一個晚上開始,忽然領悟到人生應該還有一片更大的天空。

帶書上路

很多人都問我,連一句當地語言也不懂,如何可以一個人自由行遊遍意大利?我的答案跟本欄密切有關,靠的就是書。

要數最有代表性的旅遊天書,當然首推《Lonely Planet》,我有很多熱愛自由行的朋友,都是其忠實fans,手拿一冊,踏遍天涯。此套書以資料詳盡見稱,酒店、餐廳、交通、景點的資料,一應俱全,實用價值最大,被視為背囊客恩物,並非無因。而且如今更設立網站,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

問題是《Lonely Planet》主要以黑白印刷,而且總是把字印得密密麻麻,令人看到頭痛。最近,我偏愛另一套旅遊天書,那就是《Rough Guide》,在資料提供上,它與《Lonely Planet》不遑多讓,但卻多了一個優點,就是在黑白之外,還加入了橙色印刷。

不要小看這個變化。很多踏入四十歲的中生代如筆者,再也不如當年般明察秋毫,視力怎也打個折扣。拿起那些縮印在書本中的地圖來看,要看到那些細小而密密麻麻的街名,漸覺吃力。這也是我抗拒《Lonely Planet》的原因。地圖如能彩色印刷就最好,否則如《Rough Guide》那般,多加一隻顏色,以橙色打底,黑白便更加分明,令地圖易看得多。

問題是《Lonely Planet》又好,《Rough Guide》都好,因為彩色照片不多,於是單看這些書,不會令你產生太大的旅遊意欲和衝動。在英文旅遊書中,講到圖片和印刷精美,就首推《Eyewitness Travel》,它自己就標榜:「The Guides that show you what Others only tell you」。

但其實在這方面,中文雜誌有時卻做得更好。台灣的《Mook》旅遊雜誌/叢書,每期主題環繞一個地方,內裏刊有大量彩色照片,而且因為以雜誌size印行,照片可以更大幅,視覺效果更好,令你對那些景點不禁悠然神往。

《Mook》對台灣的自助遊旅行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記得有一次在埃及樂蜀(Luxor),穿越橫街小巷,到了一間《Mook》介紹的餐廳用膳時,在等菜期間翻閱它的顧客紀念冊,竟然看到一段又一段的中文,都是像我般跟隨《Mook》的介紹而來的,當中一段更大意如下:「多謝《Mook》,它把台灣的年輕人從網吧和卡拉OK房,帶去另一個世界,只有當他們能夠放膽自由行、往外闖時,台灣才有前路。」

但問題是,《Eyewitness Travel》又好,《Mook》也好,旅遊實用資訊卻嫌不足,地圖更少,如單靠它們去自由行,必然會淪入迷路的窘境。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針無兩頭利」,要去自由行,或許只能稍破慳囊,兩類型旅遊書都要各揀其一了。

《Rough Guide》的地圖是自由行的恩物,上面更標上旅館和餐廳的位置,再在後頁有簡單扼要的推介。

《Mook》的跨頁照片視覺效果往往十分之好。

《Eyewitness Travel》的彩色風景照在英文旅遊書中已經算是數一數二,但限於大小,始終與《Mook》有一段距離,幸好有更專業的文字背景描述「搭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