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宜康「殘變潮」 玩出建築新創意
許多人記得前高官廖本懷,都是因為他曾於回歸前擔任高官,卻忘記了他是讀建築出身。雖然廖本懷沒有成為著名的建築師,但他卻成功啟發了長子廖宜康對建築的興趣。看廖宜康贏得西九文娛藝術區設計比賽亞軍,到近日完成了廣受矚目的中環潮人服務式住宅Yin,就知道何謂青出於藍勝於藍。

廖宜康與Lucienne認識多年,二人成了最佳的設計夥伴。
名門之後
廖宜康的父親廖本懷,是殖民地時代少有的華人高官,服務香港三十年,曾擔任政務司及房屋司。他當年以三十九歲之齡當上屋宇建築處處長,威震官場;六十年代興建設計概念嶄新的華富邨,被譽為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公共屋邨,就連英國廣播公司等海外傳媒亦爭相報道。
廖母則是第一代本地芭蕾舞家「毛妹」,她的芭蕾舞學校自六四年成立至今,桃李滿門。現時是香港芭蕾舞團名譽顧問、香港藝發局審批員、香港舞蹈總會顧問及香港舞蹈團藝術顧問。

三代同堂大合照,包括廖本懷(右一)及毛妹(右三)。
很多人不喜歡被標籤為名人之後,例如廖宜康。在訪問過程中提到父親廖本懷時,他多次反問記者:「可否不問這些?」但事實上,父親廖本懷卻是引導他成為建築師的源頭。
或許受到讀建築的父親遺傳,廖宜康從小已有點當建築師的天份,「小時候已對營造空間特別有興趣,叫我畫畫、砌Lego,一定叻過背書、讀書。」他更承認父親的工作增加了他對建築的興趣,所以當年雖然父親大力反對,指當建築師很辛苦,但他仍堅持在大學選讀建築系。
廖宜康說自己從小喜歡藝術,現在帶着兒子去旅行,亦經常會參觀外地的藝術博物館及畫廊。再問他的藝術修養是否受到當舞蹈家的母親毛妹所影響,原來又中了他的「死穴」,他只是禮貌地拋下一句「可否不再問這些?」
無謂強人所難,事實上,廖宜康不想談父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大家仍在討論其父母的威水史,就可能忽略了他的成就。

廖宜康認為建築行業充滿挑戰性。
![]() |
![]() |
Yin設有活動室,讓住客上網及看報章雜誌。 |
為迎合商界租客,活動室設有大型書桌、電腦及打印機。 |
將工業味注入潮流

Yin是由商廈改建,全是玻璃外牆,打開窗簾就可在牀上盡覽中環景色。
廖宜康自從於○二年打敗不少國際大行贏得西九文娛藝術區設計比賽亞軍後,即成為城中炙手可熱的設計師,繼成功活化百年古迹薄扶林伯大尼修院後,連政府都邀請他商討景賢里的復修方案。
雖然做慣了大型規劃及建築工程,但他卻同樣認真對待室內設計項目,看Yin嶄新的設計意念就略知一二。「Soho是一個很有藝術氣息的地方,附近又被一些舊樓包圍,所以我想到要做一個Artist Loft,像紐約一些由工廠改建成的藝術家貨倉,能與街外的環境很合襯。工廠或許予人殘舊的感覺,於是我們就以Industrial Chic為主題,工業之外加入一些潮流、時尚的元素,令人覺得舒服。」就如外露設計的銅水喉,充滿工業味道;加上由原石製成的大浴缸,更予人十分原始的感覺;連藝術擺設,亦是由螺絲帽砌成。
大膽新穎的設計,印證了廖宜康的建築才華。與六十年代廖本懷大膽提出興建全球嶄新的公屋華富邨比較,他的設計創意絕不遜於父親呢!
![]() |
![]() |
浴缸由原石打造成,充滿原始味道。 |
由螺絲帽砌成的藝術擺設,呼應了Industrial Chic的主題。 |
![]() |
![]() |
浴室以玻璃牆作設計,為兩口子增添不少生活情趣。 |
洗手間亦放了植物作擺設,予人清新的感覺。 |
注目之作
廖宜康曾就讀英國的伊頓公學及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建築系,畢業後回港工作,後來創立了個人的建築師樓。他曾取得西九設計比賽亞軍,只敗給國際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因此在建築界打響名堂。多年來他有份參與的著名工程包括澳門新葡京酒店、灣仔服務式住宅Garden East、北京星源匯等,活化計劃則有大澳警署以及薄扶林伯大尼修院。
近日廖宜康最受注目的項目,則要數服務式住宅Yin,由於Yin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黃金地段,一推出市場即廣受注目。Yin原為一幢商用樓宇,廖與拍檔Lucienne一同把它重新翻新,打造成適合一至二人居住的安樂窩,其中浴室及房間以透明玻璃分間,浴缸是由日本原石雕塑而成,充滿時尚品味。
![]() |
![]() |
薄扶林伯大尼修院 |
澳門新葡京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