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化
患者的臨牀症狀及表徵一直是醫生進行初步診斷的依據,然後再參考患者的年齡、生活習慣及家族病史等,以篩選出較高的可能診斷,再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診。故此,當長者投訴膝關節疼痛,較有機會是退化性關節炎;但相同情況發生於年輕人身上的話,醫生或會考慮其他成因的關節炎。
一般來說,癌症多見於年紀較長的人士身上,這是由於年長人士體內的細胞經歷多年的新陳代謝,基因出錯變異的機會也較多。不過,近年不少癌症也出現年輕化的情況,年輕人士患癌的情況漸見普遍,當中不少也跟生活飲食習慣改變有關,例如本港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齡下降,不少研究也指出這跟飲食變得西化有關。無論如何,當發病趨向出現變化時,醫生的斷症依據也得隨之更新。

另一個出現年輕化趨勢的癌症是鼻咽癌。近年,鼻咽癌的發病率下降,但是在不同年齡層所出現的減幅卻有所不同。例如整體男性鼻咽癌的發病率下降了 50%,但是在35-44歲這個年齡組別的發病率下降幅度卻只有33%。相同情況也發生於女性鼻咽癌患者身上,她們的整體發病率下跌了60%,但是在35-49歲的年齡層內卻只出現50%的減少,可見鼻咽癌發生於年輕人身上的機會相對增加了。醫學界暫時也未清楚造成這個轉變的原因,估計可能與環境改變及污染有關。
究竟鼻咽癌年輕化至哪種情況呢?29歲的美妮便剛剛成為了鼻咽癌患者之一。三個月前,她陸陸續續出現了多項典型的鼻咽癌症狀。首先她右耳出現不尋常的耳鳴——鼻咽腫瘤阻塞了耳咽管,造成中耳積水繼而誘發耳鳴;然後出現頸側長出不尋常的腫塊——癌細胞擴散至上頸淋巴,造成淋巴腫脹;接着美妮無端流鼻血,而且只有少量滲出鼻腔,大部分也倒流至喉嚨——位於鼻腔後方的腫瘤流血,故此大部分的血液倒流至喉嚨;在確診後,腫瘤科醫生發現美妮雙眼出現重影——鼻咽腫瘤侵犯至顱底骨,影響附近的神經,包括轉動眼球的神經。
其實美妮早在出現耳鳴時,已經向醫生求診,但當時醫生認為這只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致的中耳炎。其後待頸側出現腫塊時,又被誤以為是痰火核;後來再出現流鼻血,醫生才發現美妮的病情並不尋常,於是替她安排檢查,包括鼻咽鏡,結果證實她患上鼻咽癌,而且腫瘤已經影響兩側頸淋巴及侵犯顱底骨,需要先以化療縮小腫瘤,然後再安排同步化放療,才能夠把病情控制。
儘管美妮已經出現不少鼻咽癌的典型病徵,可能是醫生鑑於她年紀尚輕,所以沒有把她的病情與鼻咽癌聯繫上。不過,美妮也得為延誤確診負上一點責任——她並沒有固定的家庭醫生,每次出現不適,便在就近及方便的診所求診,於是每位醫生只了解美妮求診當刻的身體狀況,在斷症時沒有考慮她的病史,只視之為獨立情況處理,以致未能得出準確的診斷,有點像瞎子摸象,無法得出全像。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