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鐵線路圖
來到2013年,有關2012年的末日傳說不攻自破,一切紛擾的是非皆成為過去,而對嘉琪來說更是重要的新一年,原因是困擾她多年的黑色素瘤終於找到出路。
嘉琪於五年前在肚皮長出黑色素瘤,並經手術切除,但可惜於一年前,黑色素瘤於淋巴復發,顯示癌細胞已經開始擴散。當時醫生已經處方了干擾素,但過不了多久黑色素瘤已經於皮下組織長出來,顯示干擾素並未能殺滅癌細胞,只能夠減慢其生長及擴散速度。嘉琪每次覆診,看見報告上顯示她的腫瘤擴散點愈來愈多,卻束手無策,非常氣餒。

然而,去年聖誕節前後腫瘤科醫生給嘉琪捎來了好消息——美國剛核准了一種針對BRAF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用作治療黑色素瘤,尤其對基因變異發生於V800E位置的黑色素瘤患者來說,治療效果更明顯。而嘉琪的黑色素瘤正正帶有這種基因突變,故此即使此藥仍在等待本港衞生署許可證,但醫生也特別致函該藥廠及衞生署,申明嘉琪的特別需要,要求可以特別個案而使用。不久,嘉琪便獲得藥物治療,於治療開始了僅僅三日,便已經發現皮下的腫瘤縮小,再持續療程兩個多星期,檢查發現原先直徑達3cm的腫瘤,已經縮小至差不多不能摸出來,可見嘉琪的腫瘤對藥物反應非常良好。儘管藥物的副作用令她對光線變得敏感,白天外出時需要穿上深色衣物,避免皮膚暴露於外間,但能夠令腫瘤有明顯改善,已經莫大感恩。
其實BRAF基因突變還發生於一成的大腸癌,但這種針對BRAF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卻始終對大腸癌產生不大明顯的療效,直至最近才發現原來是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作怪,事實上,每一個癌細胞也內藏一個如東京地鐵路線圖般複雜的訊息傳遞路徑,令癌細胞不斷增生及轉移。眾所周知,東京地鐵路線圖非常複雜,縱橫交錯,而即使較簡單的本港的鐵路路線圖也有多條路線互相貫穿,於是由九龍往香港不只能經過金鐘這個轉車站,還可以選在鰂魚涌、北角轉線,或選擇機場快線;而於新界居住的,隨了可取道東鐵路線外,還可以選擇西鐵線,稍後還有沙中線等等,令居住於香港不同地點的人士,也可透過這個完善的鐵路網絡快速到達目的地,即使某條路線發生事故,也可繞道而行,到達目的地。
返回癌細胞,最近研究現發現,原來當針對BRAF基因突變的藥物,堵截了一條叫RAF的路線時,另一條叫EGFR的路線便會變得活躍起來,繼續令細胞不斷增生,令針對BRAF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不能發揮顯著效用。不過,現在已有針對EGFR路線的大腸癌藥物,所以可以期望當兩種藥物一併使用時,便可成功抑制大腸癌細胞的生長。
如果心水清的讀者或會替嘉琪擔心,這個針對BRAF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會否慢慢在嘉琪身上失效。其實,醫學界早有預計這個情況,隨着醫學界對癌細胞的如「東京地鐵路線圖」般複雜的訊息傳遞路徑愈來愈清晰,醫學界也開始計劃下一個對策,包括針對RAF路線的下游哨站——MEK蛋白,並且已有藥物可以抑制這個蛋白的運作,只待研究結果成熟,黑色素瘤及其他帶有BRAF基因突變的腫瘤便不能再肆意增生。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