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同身受
「嬸嬸,即使你以前一向沒有跑步游水等,但患上腸癌後,建議你還是培養定時運動的習慣。我曾經從醫生處打聽過,腸癌患者欲預防復發,或避免腸道再長出另一個腫瘤來,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多做運動。如果你害怕自己沒有恒心堅持運動下去的話,不如參加我們的健康舞班,與其他患者一同輕鬆以跳舞活動四肢吧。」
「黃太,不少女性步入中年後身形也會開始發胖,但別以為這是福氣的表現,對於乳癌患者,尤是更年期後的乳癌患者,當體重暴升一成的話,身體增加了的脂肪會產生更多的雌激素,刺激乳癌細胞生長,會令乳癌容易復發,所以不論為了身材還是健康着想,別讓體重超標啊。」

「伯伯,儘管研究證明肺癌患者多吃含豐富維他命C及E的蔬菜水果,可幫助抑制腫瘤生長,但如果一天不戒煙,即使你吃再多的蔬果也於事無補,你肺癌復發的機會仍然極高,並會增加患上頭頸癌的機會。其實戒煙並非如你想像般困難,有不少機構也提供戒煙輔導服務,助你成功戒煙。伯伯,不如你告訴我你住在哪一區,讓我替你找找居所附近提供相關服務的團體吧。」
這些窩心的叮嚀、有用的防癌資訊、耐性的勸導等,都是出自麗齡的口中。麗齡是香港癌症基金會及其他癌症病人互助組織的義工,每周定時到中心接聽熱線電話。這些電話來自五湖四海,內容包羅萬有,由查詢治療方案療效,到要求介紹醫生等等,當中少不了患者表達對日後復發的擔憂。儘管麗齡不是醫生,但由於經常參與由病人互助組織舉辦的健康講座,於是對有關預防癌症復發的方法也琅琅上口,所以也不吝惜跟其他患者分享。
其實,麗齡還有另一個身份,便是肺癌患者的家屬。數年前,她的爸爸患上晚期肺癌,過了一年便去世。她還記得當時的她非常彷徨,即使她爸爸患上肺癌並不算是意外——她的爸爸已經吸煙四十多年,並有酗酒的習慣,是典型高危肺癌患者,只是當她爸爸確診肺部長有腫瘤,並且已經擴散至多處器官時,還是叫她手足無措,不知道怎樣照顧爸爸。幸好,當時她參加了香港癌症基金會及其他病人互助組織,得到了不少有用資訊,最重要是獲得同路人的支持,陪她走過這段艱難的路。
雖然,麗齡的爸爸最後還是因病離世,但那段與爸爸一起經過的抗癌歲月,令她深深體會到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如何無助,所以在爸爸過世後仍然留在香港癌症基金會及其他病人互助組織裏,熱心參與各種活動。雖然麗齡有正職在身,但只要想到自己每出一分力,便有機會令其他癌症患者及親屬不用再經歷自己曾經捱過的苦況,便推動了她繼續熱心服務。
不過,在麗齡心底最想做的事情,是讓人知道如何預防癌症。多年在癌症病人組織的工作,讓她接觸了不少醫生,也了解到癌症其實是可以預防的,例如每天最少運動三十分鐘、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全穀物和豆類食物、限制進食高熱量的食物、減少進食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肉類、如要喝酒,男士每天不應喝多於兩杯,而女士則以一杯為限等等。麗齡有時不禁想,倘若當年能夠努力勸服爸爸戒煙,那今天可能仍與爸爸慶祝新一年來臨,所以她不時透過不同渠道傳播有關防癌的訊息,希望別人不用重蹈她的覆轍。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