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09 年 06 月 02 日

政客掀風波 欲奪任命權

陳德霖做任總左右手多年,乃接班最佳人選,議員在這方面找不到空子,只好針對程序大造文章。

臨近七.一,政客並不放過任何造勢的機會,只要有議題挑得起爭議,都會點火鳴鼓而攻之。公民黨議員湯家驊提出於周三休會辯論金管局行政總裁的遴選問題,就顯然有這個目的。

自從現任金管局行政總裁任志剛周前宣布退休後,反對派議員一直咬着這議題不放,攻擊主要集中於兩點:一是政府黑箱作業、內定人選,沒有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遴選的詳情;二是特首曾蔭權「任人唯親」,起用自己「馬房」的人掌管金融大權。他們基於此認為政府應進行公開招聘,先得到議會和公眾共識,才確定人選。在周三的辯論上,預料他們亦會重複以上論點。

政客們振振有詞,但上述兩個論點都值得商榷。關於遴選問題,《外匯基金條例》明確賦予財政司司長任命金管局總裁的權力,當中沒有訂出具體程序和機制,根據法律,財爺可以「按其認為適當的條款及條件」決定誰任此職,議員如要插手遴選,過問任命,就是與法律相違。

財政司司長為了作出最好的選擇,可以找一些有份量的人士就人選提供意見,也可以委任獵頭公司物色有能之士,但這都只是輔助性質,最終仍由財爺根據合理判斷作出決定。

當然,如果財爺委任的人完全沒能力和條件擔此重任——例如由「長毛」替代任總,議員大可提出質問,甚至對財爺表示不信任,但在人選公布之前,從法與理的角度,議員沒理由質疑他的任命權及選擇過程。

正如知名財經評論員曾淵滄在其網誌所言:「環顧全香港,的確沒有多少人有資格當(任總的)接班人,外匯基金條例賦予財政司司長任命的權力,實際上他應該在宣布任總榮休的同時,宣布接班人是誰,沒有甚麼好避忌的。」他還說有人提出總裁之職應該全球招聘,更是十分荒謬。

金管局行政總裁職責與中央銀行行長相若,對金融體系有舉足輕重影響,政府在決定人選時,除了能力和經驗,還有政治和安全的考慮,所以沒有一個國家會在招聘時把候選名單交給議會商議,甚至搞其公眾諮詢,以「大民主」方式決定人選。美國聯邦儲備局的董事及主席,都是由總統任命,豈有民主過程及所謂公開招聘可言?

今次議員要過問金管局總裁的任命,真正目的是想在政府人事任命的機制打開缺口,然後「愈踩愈過」,以公眾之名介入公職委任,逐步侵蝕行政主導的基本原則。如果讓反對派議員攻破這條防線,以後公職遴選便會變得高度政治化,引發無謂的爭逐和角力,任人唯才的傳統將難再維持下去。

政客另一個針對的目標,是極有條件接替任總的特首辦主任陳德霖,他們的策略是「射人先射馬」,藉着質疑陳德霖,削弱特首的公信力。

陳德霖九一年已任外匯基金管理局副局長,九三年金管局成立後,先任助理總裁,三年後升為副總裁,一直是任總的左右手,九八年政府決戰大鱷時,他更是在前線領兵打仗的將官。他總共在金管局工作了十四年,之後出任渣打銀行亞洲區副主席,以其經驗和能力,絕對是出任金管局總裁的最佳人選。反對派議員在這方面找不到空子,只好抬出「馬房論」和「任人唯親」的理由,製造特首弄權的議題,藉此挑起一場政治風波,然後大抽其水。

政客搞局玩政治手段,可說層出不窮,無日無之,弄至火頭四起,令官員疲於奔命,金管局總裁任命事件難免再起波濤。但這次風波涉及香港金融穩定和行政主導的大原則,政府必須據理依法緊守防線,不輕易退讓,而其他以大局利益為前提的政黨應予大力支持,頂住這陣人工製造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