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低工資反效果 月薪逾萬洗碗工無人做
《最低工資條例》實施接近一年,政府正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就法定時薪上調至二十九至三十五元作壓力測試。
最低工資帶挈一眾低薪打工仔的荷包脹起來,不少飲食業僱主卻叫苦連天,皆因愈來愈多員工嫌洗碗、掃地等工作辛苦,紛紛跳槽至保安、售貨員等低學歷工種。
為了挽留人手,食肆老闆要絞盡腦汁,但出價逾萬元請洗碗工亦乏人問津,就算是老闆或經理也要落手落腳洗碗,或添置昂貴的洗碗碟機,令經營成本百上加斤。

梁芷珊旗下的上海餐廳開張三個月,因請不夠洗碗工,經理施莉華亦要落手落腳洗碗。
「以前很多年輕人投身飲食業,人工大約八千元,但現在差不多一萬元才請到人。」現為bma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的才女梁芷珊,兩年前起涉足飲食業,旗下食肆包括卡拉OK、酒吧、中菜館和茶餐廳。
她慨歎,去年五月一日實施最低工資後,不少負責洗碗、清潔和樓面的員工都相繼離職,大部分人轉職保安員,她旋即加人工請人,最高加至一萬三、四千元,比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還要高;但新入職員工獲上調底薪的同時,現職員工也要加人工,令薪酬開支大增。
雖然人工增加,但很多應徵者還會左揀右揀,「除了揀日本餐廳無咁辛苦,又要揀近居住的地方,所以中環的餐廳特別難請人。」面對人手不足,梁芷珊坦言,即使經理都要摺起衫袖洗碗和打掃,又添置了洗碗碟機,才能勉強應付需求。
梁的食肆又聘用行內俗稱「炒散」的洗碗散工,十小時人工為四百元,十一小時則五百元,比最低工資高出一截;近日更有「炒散」以小組形式包洗碗,由三人分擔四人的工作量和薪金,但由於他們工作時間不穩定,有時亦會到其他餐廳洗碗,所以並非長遠之計。

職工盟相信,最低工資自去年五月一日實施後,全港約十萬名基層僱員已獲加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