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
某天,當我正在等候上口才班的課時,突然興起,和已經踏入課室的一個小朋友,玩起運算遊戲。
我舉起右手然後豎起食指,再舉起左手,同樣地豎起食指,把兩隻手併在一起問:「壹加壹,等於多少?」
這小朋友瞪大雙眼,呆望着我的手一會,突然滿有自信地喊:「11」,我哭笑不得,心知他必定被兩隻手指活像「11」這模樣混淆了。於是,我收起一隻手,只舉起一隻右手,慢慢伸出一隻食指,再加上中指,合成一個V字問:「壹加壹,等於多少?」
這次,他的反應更快,聲音也更響亮了:
「12!」

我心裏暗暗慶幸這不是數學堂,否則一定要花很多唇舌,才能搞清楚「1+1=2」這天下間最簡單的方程式來。
小時候,我也是個不愛數學科的孩子,每次測驗和考試,我都幾乎是捧蛋收場,到了現在,還是對數字有點抗拒,一牽涉到較為複雜的運算,我的頭就會隱隱作痛,巴不得有人可以幫我一把。
雖然,每個人的天賦才華各有不同,數學科差勁的人,可能在其他方面,會有很優越的表現,但作為父母,假如能在孩子的智力仍在開發階段時,從旁引導和鼓勵一下,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減低抗拒,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日常生活中,其實就有不少有趣的運算教材,等待你和孩子去分享和練習:
1.每件衣服,也有不同數量的鈕或袋口,你可以和孩子玩鬥快數衫鈕或袋口的遊戲,到最後勝利者可以有一粒糖,作為小小獎勵。
2.對於幼童來說,運算的過程可能比較乏味,但假如將數字化成有趣可愛的物件,感覺就不一樣了,你可以將他最心愛的玩具,分成好幾堆,然後要他數數哪一堆的數量最多或最少,限時完成。
3.看街上風景時,同樣也可玩玩運算遊戲,你可以叫他數數有多少部巴士,或多少部的士駛過。這除了練習運算能力外,也可一起考考他的專注能力。
4.到超級市場買日常用品,也是一個上課的好機會,你可以拿起兩種不同價錢的食品,然後問他哪一種較貴、哪一種較平,加強他對貨品價值的認識。又或者你向他說要買一打雞蛋,請他指出哪一盒裝有這數目。
5.數學,都是由淺入深,教學的方法也可循序漸進地一步一步加深。譬如,用一個蘋果,可以教孩子簡單的除法,先將蘋果一分為二,再將二分為四,四分為八,這種視覺上的示範,比只唸九因歌更為生動有趣。
在我們四周,有不少活生生的數學教具,善加利用的話,任何一分鐘,也可和你的孩子玩玩運算遊戲,訓練出更靈活的小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