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名人薈  > 名人專訪 2011 年 10 月 01 日

行星獵人 楊光宇

近期網上瘋傳二○一二末日論,甚至有人相信,地球生物無一幸免。然後楊光宇走出來,以天文學會會長的身份澄清,說時咬牙切齒,「講彗星撞地球的人已經傻,信的人更傻。」在楊光宇眼中,天空和星星理應遠觀,不宜褻玩。他曾在美國的沙漠獨居七年,發現二千顆新小行星,還替它命名,送給人做禮物。英國《衛報》稱他是「行星獵人」,排名全球第二,「想像一下你是全宇宙第一個生物發現它,還可替它起一個名字,多浪漫。」獵星以外,他亦冷眼找尋股王,廿七歲獲林行止賞識,投資文章一寫十二年,「發掘股王和找小行星一樣,就像獵人找獵物,視乎你是否懂得找。」從沙漠返回夜如白晝、抬頭見不到幾粒星的香港,楊光宇出任「戶外燈光專責小組」成員,研究解決光污染,希望消失了的維港星空可以重現。「浪漫跟現實經常有矛盾,成功的機會或很渺茫,但我更着重過程。」說時,獵人語氣少了一貫的堅定,多了幾分無奈。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懸浮粒子加上污染物形成煙霞,配合大廈的燈光照射,維港夜空變得白茫茫一片,楊光宇看在眼裏,感到非常可惜。

楊光宇這名字,讀者可能有點陌生,但若提起去年有數顆行星以中文大學校訓及校長沈祖堯命名,以及因研究茶葉抗癌的「星之女」李安琪等,應可喚回部分記憶。

這些小行星的命名,正是由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送出的,他卻婉拒出席所有命名儀式,只想在幕後成就一個個摘星傳奇。「我欣賞他們的努力,希望送出鼓勵,但我不是主角,我喜歡低調,根本不希望傳媒訪問我。」

記者約他訪問,他前後考慮了個多月才答應。「老實講,不是為了喚起大眾對光污染的關注,我也不想走出來,要達到目標就要有些犧牲。」這一刻楊光宇說話斬釘截鐵,像豁了出去。

楊光宇屬慢熱之人,與記者熟絡後,才變得滔滔不絕,說到一顆小行星直徑足有石壁水塘咁大,表情鬼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