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精神食糧 2011 年 09 月 02 日

黃宗顯

精神科專科醫生,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大學兼職教師,曾任多份報刊專欄作家,每天工作要面對不少生命中的精神迷路人,也愛走出診症室,以文字分享杏林點滴,宣揚愛與關懷。 著有《還須心藥醫》和《情緒病診療室——破解人心的密碼》。 電郵地址: drwongchunghin@gmail.com

我無病

一般來說,病人因身體不適向醫生求診,是希望醫生能找到病源,給予診斷,對症下藥,令自己盡快痊癒。病人最怕的是醫生不知道自己出現甚麼問題,作不了任何診斷。但是,在日常的精神科門診裏,我卻遇到有別的想法的病人,他們縱然思想不適,但也不願主動去見精神科醫生。當家人或朋友帶他去見醫生時,醫生說的任何話,作出的診斷,他又完全不能接受,也不相信自己患上精神病,這就是缺乏病悉感(Insight)。

缺乏病悉感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的一種病徵,每天面對着這些缺乏病悉感的病人,是每次診症時面對的一大挑戰,亦是常常令醫生抓不着頭腦的難題。評估這類患者的病悉感,是診症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看看患者對自己的問題有多少理解。

小叮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二十多歲,剛發病不久,聽到不少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每當他靜靜地做事情時,那些聲音便會像球賽或賽馬評述一樣,形容和評論着他的這一個動作,這稱為實況報道(Running Commentry)。小叮上洗手間時,便聽到一把聲音說:「你現在上廁所!」晚飯時當他正在吃意大利粉,那把聲音又再次響起:「意大利粉很美味,但不要狼吞虎嚥啊!」突如其來的聲音,令他感到非常困擾,脾氣也變得愈來愈差。

小叮來到我的診症室,我便評估他的病悉感。「小叮,你知道自己患上甚麼病嗎?」他有點不耐煩,彷彿被我的問題激怒了,於是以具挑戰性的口脗對我說:「你問我這個問題,我怎麼會知道呢?現在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呢?」他停頓了片刻,又繼續他十分不滿的反應:「要是我知道自己患上哪種病,便不需要花上時間和金錢來請教你了!你甚麼都不知道,是否剛來這裏實習呢?你還沒有做好這份工,我決定向你的上司投訴!」

只是一個聽來普通的問題,便引起了他連珠炮式的憤怒回應,令我慨歎精神科醫生不易做。其實,那次並不是小叮第一次見醫生,那天以前,我已見過他數次了,每次都提醒他患了甚麼病,但每當我問他時,他又答不出來,不是因為他記性不靈,而是因為他缺乏了病悉感。

沒有了病悉感,患者認為既然沒有病,哪有需要再吃藥呢?對他們來說,繼續遵照醫生的指示服藥,才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小芝是另一名思覺失調長期病患者,患病至今已有差不多十年,一向都否認自己患病,每次都是因為認為自己沒有病,擅自停止藥物治藥,導致復發而需入住精神病院。那天,她又意圖不服藥了。

我再次問小芝道:「請問你知道自己為甚麼要長期服藥呢?是否有甚麼病呢?」她不需思索,直截了當地說:「我沒有患病!」「那麼你為甚麼還長時間服藥呢?」小芝說:「好問題!所以我決定從今以後不再服藥了!謝謝醫生的提醒!」

思覺失調,導致失去病悉感,以致不接受治療,使思覺再失調。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絕非易事。成功治療思覺失調病發不太難,要保持康復者身心健康、不再復發,才是挑戰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