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闊天空 羅范椒芬
兩年前的教院疑似「干預學術自由風波」,令在政府工作三十二年的羅范椒芬,黯然掛冠。最近高等法院用了大堆艱澀的法律詞句,為羅太平反了,以為她接受獨家專訪時會狠狠吐出烏氣,數落一干人等,卻原來,恩恩怨怨早已煙消雲散。
退一步,原來真的有海闊天空。
關起一扇窗,推開另一道門,不做官跑去做人大,在內地搞教育,跟丈夫、友人周遊列國,眼界開闊了,人生豁然開朗。對於仍有人寫文章抨擊她,她說:「一個人經常懷有怨恨,他不會快樂的。」
不在其位,今天她看到其他高官在立法會被狂質,被粗口侮辱,率直的性格卻又忍不住發作,認為立法會議員浪費時間,嚇怕有識之士不敢投身官場。
「要我講假話,我情願唔講嘢。」羅太說。
![]() 闊別兩年,無官一身輕,羅范椒芬笑多了,可以跟記者打開天窗說亮話。她的心依然鍾情於教育,但目光已投向內地更廣闊的天空。 |
![]() 當日依依不捨離開教統局及最合拍的上司李國章,哭成淚人。「我們現在間中都有一起吃飯。」羅太說。 |
久違了的羅太,頭髮留長了,有幾撮髮絲更染了栗啡色,精神明顯較做官時飽滿。
「以前未試過染其他顏色的。」她說。
筆者入行時,羅太已貴為教統局局長,她儼如教育政策的活字典,每次相約記者茶敍解釋政策,說話既急且快,忙着抄筆記的記者永遠不知道那杯茶究竟是甚麼味道。
兩年沒見,再約她飯敍,她笑着跟記者研究碟上的煎三文魚好不好吃,眉頭不再深鎖,說話節奏亦放慢了,裏裏外外都反映她活得快樂。
她說得最多的是旅行,「○七年七月離職後,六個月內去了中國九個城市,重慶、青海、寧波等,去年又和丈夫去了不丹旅遊,還有阿拉斯加,那裏的狗會拉雪橇車,好好玩的。今年或者去土耳其,又想和李樂詩等人去南極。」她笑稱,最開心是醫生丈夫羅延康,因為以前她做官的年代,甚少陪他。
到處去也不盡是玩樂,這兩年在中國穿州過省,大半為的仍是教育,「○七年,我們家族在寧波籌建的惠貞女子中學開高中,我去了開幕禮;重慶的計劃由田家炳基金會捐錢,培訓內地老師教好英文,早前我就去了看那邊的學校設施……」
![]() 羅太真的很喜歡小朋友,這是去年十月她在不丹與街童合照。(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
![]() 與醫生丈夫羅延康同遊快樂之國不丹,身後出現兩道彩虹,她的人生也雨過天晴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
走到前線
內地小朋友得到少少都已滿心感激,羅太說滿足感比以前做高官時要大得多,「有個小朋友用英文寫信給我,我回了,老師在班上朗讀出來,其他小朋友見狀就又要給我寫信,我話一班咁多人搞唔掂呀,全班人夾埋寫一封就得,順便幫他們改吓英文。」
前半生做官,下半生留給內地,是她辭職時的計劃,兩年來在內地搞教育之餘,更選上人大,在內地議政。
「從前以為做人大不過舉吓手,但原來常委會開會提問好尖銳,一樣會質疑政府部門唔做嘢,真的眼界大開。我想夾埋其他港區人大一齊集中做幾件大事,例如泛珠三角發展,又例如教育。
「所以話,人無論在任何崗位都可以有貢獻,只要你願意做。」她手袋裏裝着一本《瞭望》雜誌,揭開篇篇都是中國國情分析,她用螢光筆細細密密劃下很多記號,像學生做功課一樣。
可仍有意難平的感覺?「有次從內地回來,載我的的士司機問我:『捨唔捨得份工?』我毫不猶豫回答:『捨得!』他覺得好奇怪,從的士司機的角度,他認為我無咗份工,失去金錢和地位,但我現在真正感受到海闊天空,有機會周圍去看,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可以幫到人,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她由衷的說。
![]() 去年夏天與丈夫和兒子到阿拉斯加旅遊,首嘗釣魚和乘坐由八隻雪橇犬拉的車,她覺得很好玩。(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
太率真易信人
multimedia1表面上失去了名利,但她活得更快樂,人生填上新色彩,絕對是好事。 |
呷着咖啡再說教院風波,羅太答得坦然:「我以為那些是我的朋友,大家每星期work together,又去他的婚禮……不過若你經常防範人,又會冇了知心朋友,只能說真的跌眼鏡。」
回想那時被指「干預學術自由」,令她錯愕,感覺被屈,聆訊期間日日疲於奔命,「唔知對手又有甚麼新招」。她不得不承認,自己過於率直,做人太真,容易信人,「如果一定要說做官三十二年的反思,可能是在一個愈來愈政治化的環境下工作,有些話不可以直率的說。
「我寧願保持真的我,要我講假的說話,我寧願唔講嘢。教院風波令我學到,唔鍾意不一定要講出來。」
外間只知對羅太負面的評價,但記者跑教育新聞多年,卻看到事情也有另一面,教改確令不少老師怨聲載道,不過羅太每年出席「教師日」,總被大班熱情的老師瘋狂圍攏拉着拍照,而這現象在其他教育局高官身上不曾發生,或許羅太就是那種讓人愛恨分明的人物。
小時候家住九龍城唐樓板間房,一家七口中,只有她在香港出世,大她四年的范鴻齡看着妹妹出世和成長。逢周日做完功課,兩兄妹會一起看公餘場,她喜歡吃Rowntree橡皮糖,做哥哥的一定會買給她。
![]() ○五年中大教育碩士畢業,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哥哥范鴻齡(左二)、丈夫羅延康(左一)及當時上司李國章都有撐場。 |
哥哥精神支持
兄妹情深,長大了依然濃厚。聆訊期間,范鴻齡每日閱讀網上公開的供詞,精神上支持妹妹。
「某份報紙有日頭版報道我批評老師蠢,哥哥買回來給我,叫我貼在房內日對夜對,睇到唔嬲為止。他怕我動氣會影響聆訊作供的情緒,他真的很關心我。」那段報道後來證實是「流料」,但已沒有人再深究事實的真相。
捱過了聆訊,就在調查報告出街前夕,羅太決定早一步離開熱廚房,難得全家人都支持,「兩個仔、丈夫、奶奶和兄弟姊妹都覺得,我不應留在政府工作。一決定離開,心境已非常平靜。」
「我已原諒那班人,若你信教的話,一個人經常懷有怨恨,他是不快樂的;蔡寶瓊用咁激的言詞去寫文,你話她幾嬲?」她輕聲說。
她信做人要有good health和bad memory,「人若追求朋友、健康和家庭,我覺得我都有。」
告別了早上七點鐘返工的公務員生涯,她依舊忙碌,年中有五分三時間在內地和其他地方。難得在香港時,每日起牀後便看報紙、覆電郵,中午和晚上都填滿飯局或開會,「丈夫都話我飯局多得好誇張,但我盡量一日不會兩餐都出街食,實在太heavy。」
![]() 去年一月當選港區人大代表,參選工作幾乎一腳踢,但亦令她接觸到來自不同界別的人。(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
現今局長太難做
偶然下午得閒,她會在家中做運動,早前新丁局長陳家強在議會內被議員狂質,羅太在家一邊睇直播,一邊踩cross training機做運動。
「一個局長咁高人工,冇理由問他有無看過迷債的prospectus,哪會睇得咁細微?對他很不公道,這些局長在自己界別都好有成就,議員這樣對待他們,將來只會更少人入官場。有幾多人在火裏烤完,願意繼續被烤?」
雖不再是官,但她對官員面對的困境,一樣感同身受,「現在做官好辛苦,可能會鬱鬱不得志,想做某些事又有顧忌。
「英國哲學家Betrand Russell說過,民意是可以引領你,但過於依賴就會變成tyranny(專政),我好同意。政府有些政策是否推行過急,所以民意反彈得這麼厲害?這值得商榷,但有道理就要堅持,大聲出街示威就得了,這種文化對香港整體沒有好處。」
近日在立法會粗口風波中,夠膽力抗「長毛」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甯漢豪,羅太認為:「她做得好好,對立法會議員的要求,不只是不講粗口咁簡單,冒犯人、侮辱人都不應該。」原來甯漢豪曾是羅太下屬,○五至○七年做過教統局副秘書長,怪不得有羅太率直的作風。
![]() 上周三,她在中大教育學院巧遇其中一名碩士導師盧乃桂(左),盧即時說:「You look wonderful!」o氹得她開心到見牙唔見眼。 |
香港政治不健康
「香港政治人物缺乏迴轉餘地,一冇咗議員職位,生活就很困難。外國的政黨夠強大,選不上黨內都有職位給他們,但香港冇咗呢道門,要培養政治人才,基本生活要有保障,否則不會出到政治家。」
對政治生態看不過眼,何不考慮像葉劉淑儀般參選立法會?「我不是好政治的人,因為我太率直,我寧願保持真的我。」○二年推行高官問責制,羅太為了不想玩政治,甘願由教統局局長自貶為常任秘書長,當年只有她這樣做。
回顧三十二年公務員生涯,兩個部門令她印象最深,一個是八○年在社會福利署工作,「跟社工組織開會,他們會跟你拗餐死,但出發點是想幫人,跟他們交往好放心,大家現在還有聯繫。」九七年任職運輸署署長,她要跟小巴司機、的士司機等基層市民打交道,「他們好有義氣,會講真心話。」
反而令她最上心的教育界,羅太卻沒有提及,「當你離開了官場,還有人會跟你接觸,那些才是真朋友。」她平靜地說。
離開了熱廚房,羅太近日忙着為重慶的教育計劃籌款。某天下午到中大聽講座,巧遇教育學院的論文導師,她又拿了幾份自學英文的教材回家,若適合就在寧波的學校試教。她的眼光不再局限於香港,着眼外面更闊更遠的天空。
教改大旗手走了,我們的下一代怎麼辦?
「這或者是社會的損失啦!」羅太開懷地說,再呷一口已變涼的咖啡。
![]() 做榮譽校長要出錢出力,早前帶着一批寧波惠貞女生來港交流。有得食美式快餐,學生都很開心。(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
最合拍上司: 李國章
![]() 回想三十二年公務員生涯,羅太最開心是在社署和運輸署工作,「在這兩個部門做了幾件大事,同事亦很好。」教育界呢?她只笑而不語。 |
羅太和前上司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可說是最佳拍檔。○六年十月,羅太由教統局調職做廉政專員,告別會上羅太流着淚與李國章擁抱告別。
「其實他(李國章)很不高興,覺得那時不應調走我。」羅太說,跟李國章工作和開會都很開心,因他很有幽默感;兩人的價值觀又相近,都是為了學生好,難得李國章有原則又肯承擔,「全港人口下降,學校要縮班,他願意站出來向公眾解釋。」
![]() 只得幾歲的羅范椒芬(中),考第一與同學仔合照。 |
![]() 年輕時的她(右三),閒時與朋友把臂同遊。 |
最曳的一次
羅太讀書一向名列前茅,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畢業後,升讀港大化學系,入住玩新生玩到出晒名的St. John's宿舍,經歷自己最曳(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那晚大批男生進攻女生住的最高那兩層樓,羅太一班女同學不斷在氣窗向下投擲水袋截擊,結果宿舍的電梯被水浸壞了,「之後那幾日要行好多好多樓梯,才可返到八樓的宿舍,真是自食其果。」她笑說。
![]() 這是她當年做官時有份策劃的英文教學計劃,現已成形,她拿回去研究能否在內地學校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