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關懷的教育
香港特區政府採用「雙軌制」推行特殊教育,教育局會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在家長的同意下,讓有較為嚴重特殊情況的學生,轉介入讀資助特殊學校,以便接受加強支援服務,而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則會入讀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這種教育模式,對學生的發展而言,十分有好處,既能保障支援,也可以讓不同資質的孩子一同成長,互相學習,彼此關懷。
早前我出席母校德貞女子中學,主禮德貞女子中學藝術展 2023暨 「給聽障的祝福」全港小學生繪畫比賽頒獎典禮,並為獲獎同學頒獎。這次繪畫比賽,是以希望同學們可以以藝術作品,傳遞對聽障人士的祝福和關懷,通過藝術創作,鼓勵各位同學更多關心和關懷社會上的人和事。每一幅作品,既是同學們展現藝術才能的載體,更是展現人文關懷的重要媒介,用生命影響生命,傳播正能量。
傳藝育德,是一份持久的教育工作,也是國民教育、愛國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內地近年推出很多公益課堂,透過公眾講座、公開課、公眾比賽等方式,讓孩子除了熟讀文字上的知識、道德規範以外,更要將這種思想和思維,融入藝術作品、文化作品當中,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種人文關懷的氛圍和社會環境,讓這份愛成為我們生活中、社會中珍貴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學校不但是探求知識的園地,亦是孕育才能的場所。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潛能,有獨一無二的特性、價值、潛力,相信只要好好把握這獨特的賞賜,悉心裁培,每一個孩子都定能綻放耀眼的光芒。

祝賀同學們從逾五百份的作品中脫穎而出,以藝術作品,傳遞對聽障人士的祝福和關懷。

與德貞女子中學的各位教職員和一眾小師妹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