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人圍爐
旅行時,或許你會做出很多在香港不常做的事,例如一家人圍着火爐聊天。
在互聯網,香港人「圍爐」圍得多了,找一些自己認同的社交媒體帳戶或關鍵意見領袖跟隨,然後留言,好像得到某種支持一樣。
我相信不少人上網爐時間, 可能比跟家人,尤其父母或祖父母聊天多。
與一家人圍着火爐閒聊,我可能在很多年只試過一次,也是在旅行中。

與一家人圍着火爐閒聊,我可能在很多年只試過一次,也是在旅行中。

與一家人圍着火爐閒聊,我可能在很多年只試過一次,也是在旅行中。
小時候,中學階段跟同學們圍着BBQ的爐或夏令營的火,然後傾通宵是很普通的事。假如你年輕時是童軍,可能較多機會圍着營火口攀談或玩遊戲。不過中學以後,在香港可能已經很少這樣了。
在香港, 一家人一起最常做的,可能是外出用膳,在很吵耳的中餐館享受美食、替食物拍照後,再拍全家福然後上載至社交媒體或親友群組。有機會靜靜的傾談一下?恐怕機會不大。
營火、BBQ的爐或自己在室外用木材、樹枝等點起一個小火爐,感覺截然不同的。在寂靜的夜空下,聽見火燒樹木的聲音,然後大家心平氣和地傾心事,是何等難得又何等浪漫?
大前提其實是,要帶備蚊怕水及穿長衫長褲!
我的兩個12歲孖生兒子對着火爐只顧燒棉火糖吃,我要引導他們,他們才會說說假期到底在想甚麼。
反而成年人包括一些很久不見而移民了的朋友,大家也很珍惜這圍爐的機會。今次交談過後,下一次是甚麼時候,真的不曉得。
「你生活如何?快樂嗎?」是最多親友在圍爐時提出的問題。即使同一條問題、同一個人以同一種語氣發問,只要環境不同,感受完全不一樣。
一家人外出吃飯,當然幸福;但我一向認為生活要有儀式感、大大小小的驚喜或改變。
找個機會,或許在冬天,不要跟家人上酒家吃飯,試試找個地方,一家人圍爐傾偈吧!千萬不要令長者着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