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芒萬丈
夏日毒辣的太陽炙曬着戶外活動的人們,即便是早晨時光,依舊酷熱難耐,而潮濕黏膩的體感,使人恍若置身於大型的桑拿房。尤其在都市樓宇密集的香港,已經過分刺眼的陽光,更肆無忌憚的在高樓間的玻璃帷幕間游移,漫射出炫目的光芒,驅使着路上的行人,無不費盡心思,盡可能的在路上的零碎陰影間前行。看似摸不着的一道道光線,就是具備如此令人懾服的能量,穿透間隙,帶來光明與體感的溫暖與灼熱。

《STAR/KL》,Jun Ong,2021年。

蓮花王院三十三間堂,日本京都。
在藝術家的巧思之下,有如恆星的星體能量被復刻抽象的實體線條。馬來西亞藝術家Jun Ong,透過百餘支不同大小的LED燈管光束,在一座倉庫中打造出一個做客的人造星體。光束以線性放射狀姿態在建物中間向外迸發,好似刺穿混凝土建物的窗戶與空間,像是一顆墜落在塵世間的外星光體,隨着時間的推移,光亮的軌跡將漸漸褪去,在時間限定的使命下落幕,成為宇宙間一閃而過的短暫星辰。直硬的長距燈束,在脈沖照明下綻放頻率的光輝,為這幽暗的空間帶來科幻的氛圍,也將光線凝結為抽象的線性語彙。
隨着線條的視覺導引,時而尋覓光的來源,時而追逐穿梭於廊柱間的光芒,究竟通往何方,將會把光明帶向甚麼樣的維度與角落。這或許正是光線使人醉心之處,在引人眼球的同時,也引領着人們的心思探索着未知與究竟。
信仰與光芒自古以來便難以分捨,神聖與淨潔透過光線的傳遞,賦予宗教聖所或聖像更為殊勝的體驗。佛教裏的佛菩薩與諸天聖眾皆具頭光或身光,散發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彩。
京都三十三間堂的千體觀音菩薩,在日本匠師的演繹之下,原本具象的頭光,亦以同心圓與放射狀的抽象簡潔線條呈現,造像間輻射而出的光芒線條相互交錯,形成富有韻律的幾何美感。藉着自然光的指引,法像輝映成一片璀璨的金黃光芒,在萬丈光芒間,為晦暗的世間,照射出明亮清晰的心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