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輔助治療
常見的實體腫瘤,包括肺癌、乳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肝癌、鼻咽癌等,根治性治療方案是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手術和放射治療都是局部性治療,無法處理診斷時已經存在,而未能被掃描(包括正電子掃描等)檢測到的隱匿性遠轉移。通
過輔助治療殺死這些隱匿性遠轉移,便能夠降低遠轉移復發的風險。
PD-1免疫治療對晚期肝癌的效用已被證實近五年,現時已有三種PD-1免疫治療藥物被批准用於晚期肝癌。二○二○年五月,發表了PD-1免疫治療配合抗血管生成標靶藥物(貝伐珠單抗 Bevacizumab)可以延長晚期肝癌患者腫瘤控制時間,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將死亡風險降低42%),這治療組合自此成為晚期肝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同時也開展了這治療組合用作根治手術後輔助治療的臨牀研究。這治療組合的獨特優勢在於,PD-1免疫治療和Bevacizumab均獨立地對晚期肝癌有效,同時又會受益於PD-1免疫治療和 Bevacizumab 之間的協同作用。肝癌細胞之間的免疫抑制微環境,是導致腫瘤生長及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Bevacizumab的抗血管生成功能可以逆轉免疫抑制微環境,產生提升療效的協同作用。
low_color.jpg)
今年四月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發表了名為IMbrave050的第三期臨牀研究報告,研究PD-1免疫治療(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標靶治療(Bevacizumab)作為肝癌根治性手術後的輔助治療組合,對比積極主動監測,在延遲或預防復發方面的功效。積極主動監測是現時肝癌病人根治性手術切除後的標準治療方案。研究對象為根據腫瘤大小和數量、血管和淋巴管腔內癌細胞的存在、以及腫瘤分級等標準,被視為腫瘤切除後復發風險較高的肝癌病人。六百六十八名病人被隨機分配接受每三周一次PD-1免疫治療聯合標靶治療,共十七個周期,或作為對照組接受為期一年的積極主動監測。在隨訪中位時期十七點四個月進行的中期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的十二個月無復發生存率為78%,而積極主動監測組為65%,顯著提高了無復發生存期。與積極主動監測組相比,治療組的複發風險比為0.72,降低了28%。
早期肝癌在根治手術切除後,五年內復發風險仍然達到70-80%。治療效果明顯地比其他癌症(例如乳腺癌和大腸癌)較差,除了肝癌的惡性程度比較高,缺乏行之有效的肝癌輔助治療也是主要原因。這治療組合用作根治手術後輔助治療的臨牀研究結果,將會改寫肝癌治療的這一部分。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