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考幼稚園媽媽鬥交造型飯團
我出差剛從日本回港,認識了一位多年前由香港嫁到日本的港女。她告訴我在日本,子女報考部份熱門幼稚園,近年流行媽媽們要按學校指示,鬥交親手製作的造型飯團。
子女考學校,連母親有幾「賢良淑德」也是學校考核的範圍。這種現象,不僅在香港愈演愈烈,似乎在日本也不遑多讓。或許,「要證明自己是個好媽媽」,學校才放心取錄你的子女,這類考量,正陸續全球化了吧!
好媽媽的指標,不光是期望你當上全職母親、跟功課、陪上興趣班或練樂器,還要廚藝了得?!

典型的日本便當就是這個樣子。
按那新相識的港女日本太太描述:當地一間幼稚園出了一個題目:媽媽要親手造一個飯團,是媽媽熊貓拖著小熊貓,然後把熊貓飯團及投考子女均帶到幼稚園面試。
我好奇:「會找槍手代造嗎?」朋友斬釘截鐵:「日本媽媽不會。」她解釋,日本媽媽反而會在家嘗試手造很多次,才把完美的那個飯團拿到學校去。
朋友告訴我,她的女兒在日本唸中學時,朋友也會天天親手製作愛心飯盒或飯團,壓力挺大的。
「甚麼壓力?」我問。朋友說,日本的愛心飯盒向來出眾。一到學校的午餐時間,每個同學會把愛心午餐統統展示,然後拍一張飯盒、飯團大合照,比拼也好、交流也好、炫耀也好。如果當天朋友的女兒的飯盒被比了下去,會帶點不開心,然後回家叫朋友跟足其他同學的愛心飯盒再造一次等。
「哇,學童的午餐也成為媽媽們較量的平台?」
朋友答:「一早已經是了,更是天天比較。」
為子女自製愛心頸巾、飯盒、衣服、布袋等舉措的確充滿愛:但愛一經比拼,性質會改變嗎?沒時間煮、廚藝劣拙或針黹奇差的媽媽怎辦?
幸好現在網上的視頻五花八門,教導以上的技巧,要掌握一點,也不算太難。
港媽的做法,多數是把有關視頻傳給傭人姐姐,請她們學習製作給子女。
當媽媽是一輩子的事,有心就好,需要時把自己不強的工作假手於人,也不是罪。
否則,太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