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惹的禍 嗅覺變異 味覺失靈 怎麼辦?
經歷三年防疫生活,相信大家早已對疫情習以為常,然而新冠肺炎留下來的,卻是一連串令人難以適應的長新冠症狀。今期故事主角阿妍先後確診兩次,嗅覺與味覺更遭逢劇變,使她大受困擾。究竟為甚麼會出現這些感官障礙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詳細剖析。

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有失去嗅覺、味覺的後遺症。
嗅覺與味覺的辨識關乎我們的神經細胞與大腦的互動,若然這個環節出錯,鼻子與舌尖感受到的不會再是熟悉的感覺,而是噁心、難忍,四十歲的阿妍就百般滋味在心頭。
「過去三年,我感染了兩次新冠肺炎,第一次確診時狂咳嗽,喉嚨最辛苦。康復後都咳了差不多一個月才斷尾,以為新冠從此遠離我。估不到最近又感染,一個星期後康復,今次咳少了,但嗅覺及味覺受影響,久久都未回復正常,聞不到、嚐不到味道,吃東西更是嚐到一陣鐵鏽味,環境中老是充斥着糞便味,令我非常困擾!
過去數月,阿妍坦言活在寢食難安之中,每天但求三餐飽肚,更遑論是去挑選喜愛的食物。正因如此,她的體重一直下滑,連帶情緒也走向負面,朋友邀請她聚餐,她亦婉拒,甚至有段時間不願外出,索性封閉自己。

市民生活復常,開心香港美食活動中大家都開懷進食。
感官傳遞被阻
阿妍的經歷是許多香港人疫情期間的寫照,為何新冠後會嗅覺味覺受損呢?
仁安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顧問醫生劉德賢為大家解構嗅覺和味覺:「鼻腔上端存在大量嗅上皮細胞,當氣味因子進入鼻子後與鼻黏液結合,便會透過這些神經細胞傳送到大腦,讓後者感覺到氣味;味覺產生的機制則大同小異,唾液會分解及溶解口腔中的食物,食物中的分子與味覺受體結合時便會產生味道,並會經由神經細胞到達大腦,於是我們便會嚐到甜酸苦辣等味道。」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大約一至兩成感染新冠肺炎人士可能繼續受到病毒的中長期影響,即出現所謂「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常見症狀包括疲倦、氣促、認知功能障礙、頭痛及關節疼痛等,不少患者更如阿妍般聞不到,嚐不好。為甚麼新冠肺炎會導致「嗅覺障礙」或「味覺障礙」呢?
「醫學界一直就『長新冠』進行研究,最普遍的解釋是新冠病毒導致鼻黏膜發炎及腫脹,使氣味無法傳導至大腦;也有指新冠病毒會產生發炎因子,直接影響嗅覺神經功能。此外,部分人認為病毒會感染神經線,或是因此產生基因突變,使神經線受損而失去嗅覺。由於味覺與嗅覺一脈相連,出現嗅覺障礙的患者,很多時味覺也會受到影響。
研究指出,大約三成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有嗅覺喪失及變差,另有三至四成會嗅覺異常,即是像阿妍般只嗅到難聞氣味。劉醫生說,這些後遺症會隨着時日而逐漸消退,約六至七成人一個月內會回復正常嗅覺,九成人在三個月內恢復,僅有百分之五患者或長時間失去嗅覺。

品酒師需要有靈敏嗅覺及味覺。

有指可以透過香薰治療刺激嗅覺神經,加快嗅覺回復正常。

長者如進食時沒有味道會不開心,影響情緒。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