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蚊優惠
相信無人會反對,「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是項德政。這個公共交通票價優惠,是項很直接和實在的福利。長者多了出行的誘因,四處走動,少不免吃飯飲茶和購物,零售和餐飲業應該得益不少。這種動態的生活方式,理論上可讓長者們活得更健康,病痛少了,長遠來說有助減低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担。內地不少地方早已實施這類計劃,其中一個目的也是要配合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這個主旋律。
上屆政府把計劃擴大至所有六十歲以上人士,可謂十分大手筆,有說是因為上屆特首在黑暴後急於推出一些討好市民的措施。此舉把受惠人數一下子增加了五十萬,以致現在這項計劃每年花費公帑七十多億。這開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香港的老齡化問題是全球最嚴峻的(出生率最低而人均壽命最長),這個雪球未來勢必愈滾愈大。前運輸房屋局長張炳良爆料說他曾告戒過不會把六十五歲的受惠年齡界線放寬,也言之成理。

兩元乘車優惠絕對是德政。
這優惠計劃雖然有其社會價值,也有間接提振經濟之效,但絕非不可或缺,若公共財政持續入不敷支,首先被削減的便是這類開支了。鄰居深圳的長者乘車優惠比香港更慷慨,六十歲以上完全免費,但並不是全國都如此,還要看個別地區的財政狀況。特區的公共財政目前雖然有點緊絀,但財赤似乎不屬結構性,經濟正穩步復甦,現時不應大幅調整這個計劃。不過政府應該從速從幾個方面矯正計劃一些漏洞,杜絕濫用的情況。首先是要大幅提高罰則。現時被發現使用他人的長者八達通或樂悠卡來取得乘車優惠,只需補交票價差額,或只罰款五百元,甚少會被檢控,試問這般仁慈的罰則,有何阻嚇作用?
提高巡查的力度同樣重要。港鐵每天的乘客量超過四百萬人次,但去年全年只查獲約三千宗濫用個案;巴士及小巴更離譜,兩者加起來全年只廿多宗。小巴和巴士都是由司機「一腳踢」,反正公司不會因為有人濫用而蒙受任何損失(差額由政府出),他哪有工夫查驗乘客的年齡?由此可以想像漏網之魚何其多。
長者「長程短搭」(上長途線但只搭一兩個站便下車)也浪費不少公帑,但很難阻止,政府可以考慮的方法是選擇某幾條長線,抽樣計算一下長者「長程短搭」的佔比,然後以此打一個折扣才把差額發還給公交營運機構。此外,聽說有速遞公司特意僱用長者收派包裹,他們每天用長者八達通數十次,替公司省下不少交通費。其實正常人每天使用公交的次數不會很多,所以堵截這問題的方法,就是限制每張優惠卡每天的使用次數,超過此數的便收全費。綜合以上的各種方法,政府可能可以省掉不少冤枉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