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空摺疊
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
自從愛因斯坦提出著名的廣義相對論之後,人類對於宇宙空間的想像,甚至是對於自己所身處的時空理解從此改觀,空間不再是一個穩定的存在,而是在物質質量與引力的影響之下,形塑出來的一個相對結果。
看似堅不可摧的現象世界,蘊含着無限的交集可能,尤其引力波的發現,更說明空間可以摺疊,我們看待世界的維度可以很不一樣。
澳洲的華裔藝術家李林迪,擅以公共藝術描繪人類與宇宙之間的緊密連結。位於香港中環纜車總站前的《無限之眼》雕塑,除了凸顯宇宙空間的宏偉廣大,也開展在地敘事與時空的新形態關係。

《無限之眼》,李林迪,2022年。

雲岡石窟第6窟塔柱南側,二佛並坐,北魏5世紀,山西大同。
在作品中,環形結構被拉長,中間向內凹陷呈鏤空形態,成為一個橢圓狀的抽象之眼。由於以鑄青銅製造,表面飾有三萬五千個鑽孔的小洞,使雕塑中的燈光宛如星光般穿透出來,孔洞間的光線相互輝映,交織成一幅立體的宇宙圖景。
鏤空的中心除了是虛擬的眼珠,作為觀看的形象化展示,而向內凹陷的結構形態,也不禁使人聯想起天文學家們對於黑洞結構的漏斗模型猜想,時空在這裏塌縮,也重新產生連結。
《無限之眼》暗喻着前往不同維度的通道,巧妙傳遞山頂纜車的乘坐與觀覽體驗,正是將遊人從平地轉移至山頂的一道傳送門,並在遼闊的山海景致中,感受自身與眼前一切的直接連結,得到身心與思維的擴展及釋放。
心靈與時空的摺疊交集,於佛教概念裡亦非不可思議,《法華經.見寶塔品》即為我們展開一幅時空摺疊的圖卷。為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華經》是真實不虛,過去多寶佛穿越時空,現身於佛陀說法的現在時空。與此同時,從地湧出的多寶塔,二佛並坐於塔中。
今昔二佛並坐的圖像,不僅將所有「現在」觀者時空與「過去」聯結,也將生命因緣體現於過去、現在、未來的諸法實相中。透過在真實宇宙的映現疊合,尋回當下自我的存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