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癌難察覺 新療法增存活
不少人對膀胱炎或尿道炎等疾病都比較熟悉,但對膀胱癌則比較陌生。這些疾病的症狀其實很相似,容易令人混淆,而膀胱癌的死亡率可高達五成,絕對不容忽視。由於膀胱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近年醫學界對治療膀胱癌有新概念,患者若在化療後再接受免疫治療作「維持治療」,可大大延長整體存活期,亦能改善生活質素。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
吸煙者患膀胱癌機會高
在香港,膀胱癌的死亡率持續居高不下,每年高達五成,確診個案更有上升趨勢。在過去五年,確診人數便由400人升至450人,當中超過八成的患者是六十五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個案多約三倍,而吸煙者患上膀胱癌的機會亦較高。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指,當膀胱內膜的細胞組織出現病變,便會引致膀胱癌。
膀胱癌的症狀與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炎等疾病非常相似,例如會出現尿頻、排尿時感到灼熱、血尿等。潘醫生指,「膀胱癌的血尿通常不會帶有痛楚,而且會斷續出現,嚴重時會形成血塊,令膀胱感到脹痛及小便不通,至於其他泌尿疾病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痛楚。」血尿是判斷是否患上膀胱癌的主要指標,但有些血尿的顔色與正常尿液無異,難以察覺,需要化驗才能知道尿液是否帶有血液。一旦癌症未能受控,擴散至其他器官,患者會感到骨痛、體重急劇下降等。
晚期膀胱癌傳統治療方法存局限
醫生會透過膀胱內視鏡與活組織切片、靜脈尿路造影術、驗尿及影像檢查等,幫病人診斷。早期膀胱癌的治療方案,包括將抗癌藥物直接灌入膀胱及卡介苗免疫治療。至於晚期的病人,則可能要接受膀胱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等。但這些療法都有不足之處,例如膀胱切除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手術後需配戴尿袋;而放射治療只適用於局部部位,整體療效欠佳;化療雖然可控制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但效果並不長久。
免疫治療作維持治療 減死亡風險
近年醫學界發展出新方法對抗晚期膀胱癌——當病人接受化療後,再接受「維持治療」,以增加存活期及減低死亡風險。潘醫生解釋,「維持治療」有助防止癌症在化療後復發,而常用於膀胱癌的一線「維持治療」是免疫治療,「免疫治療通常使用特定的 PD-L1抑制劑,透過靜脈注射至病人體內,從而達到抑壓癌細胞的效果。」潘明駿醫生引述研究指,患者接受化療後,在腫瘤沒有惡化的情況下,使用特定的 PD-L1 抑制劑作一線維持治療,能顯著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至約24個月,而死亡風險更能降低約24%。對於PD-L1陽性的晚期膀胱癌患者,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可提升至約31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1%。維持治療不但可強化患者的免疫系統,更可減輕副作用及減少破壞身體內的正常細胞。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