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近失傳的燒臘
接近中午時分,剛錄影完網台節目離開之際,忽然有人送來乳豬和一批燒味,同事們都起哄,不僅因為有得食,還因為早上剛燒好,遠道由太子送到數碼港來,乳豬還有微溫。我不甘人後,立即搶一塊送入口,乳豬皮脆卜卜。
剛好是十年前,第一次走進開在太子的永合隆店後的燒臘工場看整個燒豬的過程,只見師傅以大鐵叉撐開豬殼,在炭爐房內燒烤。的確是炭爐,當時永合隆是市區內僅有極少數有牌用炭烤燒臘的店子。炭火燒烤有乜好,大家從柴娃娃的BBQ經驗中一定領略過與別不同的香味,而這裏是經驗老到的燒臘師傅天天作業。
當日除了炭燒大豬之外,還看了燒叉燒和燒鵝的工序,當然也吃過新鮮出爐的上乘燒腩肉。或許因為親眼看過整個過程,對它的燒腩留下深刻印象。搬離旺角多年了,偶然經過而碰巧要為當日的家庭飯籌謀,二話不說便斬一條燒腩排回家。沒想到這天錄影完,永合隆的第二代親自把出爐燒味送過來,讓我重溫昔日的滋味。

當年只認識永合隆的老闆,早前因打乒乓球才認識第二代兩夫婦。打波時他們好幾次說要送燒臘給波友吃,以為是閒話幾句,沒想到一諾千金。
大家都爭着吃乳豬、叉燒,但我更有興趣燒排骨(見圖)。不知道現代的燒臘店有多少間有燒排骨,它是肋排部位,有包着排骨的柔韌肉膜,又有骨頭可吮,而且肉邊通常都燒得有點燶,吃起來很過癮。
不過,最懷念始終是「燒腸」,但永合隆沒做。永遠記得半個世紀前新填地街與登打士街口那家燒臘店,是平生見過最多燒臘品種的店子。俱往矣,今天有些燒臘幾近失傳,譬如燒腸。燒腸是直徑比普通臘腸幼一點,灌成長長的一條,主要填滿鴨膶粒和比例很少的肥豬肉,經火烤過鴨膶的有多美味,不必花筆墨形容罷。
年前,終於在一家新派日式串燒店吃過燒腸,當時忘記問老闆在哪裏入貨,可惜一場疫情,串燒店執笠了。